(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证正确的一项是 A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
C.水波不兴(兴盛)
D.纵一苇之所如(与“横”相对)
(2)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相与步于中庭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壬戌之秋 诵明月之诗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3)对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甲】文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
(1)A
(2)B
(3)A
(4)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②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5)①清风明月,泛舟江上,悠闲自在;②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正确;
B.有误,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
C.有误,句意:水面波澜不起。兴:兴起。
D.有误,句意: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纵:任意。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于:在/从;
B.之:的/的;
C.乎:语气词/……的样子;
D.而:表转折/表顺承。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有误,“闲人如吾两人者”透露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绪。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如,像;空明,清澈透明。句意为:庭院中就像有澄澈透明的积水一样,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
②句中重点词有:横,笼罩;接,连接。句意为: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具体描写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相关阅读
1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2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
3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4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5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6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