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B.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干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C.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D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谷,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文中为楚威王自称。
B.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国的最高武官。
C.食田,意思是食若干田亩的租税,与“采邑”意思相同。
D.“冯而能立”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中“冯”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威王问莫敖子华,是否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由此引出了君臣之间的对话。
B.莫敖子华推崇令尹子文,是因为令尹子文勒于政事,廉洁守法,安于贫困,为国家的安危而忧虑。
C.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时,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人吴军,助他一臂之力,这样楚国也许不会灭亡。
D.楚都沦陷,君王公卿逃难,蒙谷潜回楚宫,背上楚国的离次大典逃亡,为楚昭王保留了治国的法律依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2)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虑无君乎?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 A(原文标点:昔令尹子文,缅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11. D(两句中的“冯”字都通“凭”,依仗、倚托的意思。)
12. C(“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崇”“丰”各1分,判断语气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反问语气1分,“人臣”“血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一点2分,两点3分,意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救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救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威王说:“您这话说的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那个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出身微贱,而有柱国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粗税。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救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气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抓住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莫救大心。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郎。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耶,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楚王封他为执圭,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于是他隐居唐山之中,至今仍无爵禄。所以,那个既不追求爵位,也不追求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蒙谷啊。”
楚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莫教子华回答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使自己的腰都细起来,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虽然想吃东西,但总是忍着饿不吃;这样饿下去,就有死的危险,可是人们无所畏惧。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上述这五种贤臣,都是可以被大王罗致来的。”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5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