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8-15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殁(mò):死。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轼从旁窃观    窃:          (2)始举进士    举:      
10.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时间即使没有完结,但已经暗暗地认识了他们了。
B.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
C.时间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了。
D.当时即使没有完全明白,但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
11.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               之情,这也深深影响了苏轼。范公葬后,苏轼不仅与“先生”有同感,话语中还流露了               之情。(4分)


9.(1)偷偷地  (2)(被)选拔,考中    
10.B
11.敬仰   未能见范公的遗憾之情

译文: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嘉祐二年,苏轼考中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有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2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3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4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5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6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