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十一月壬寅,蜀主闻有北师阅读答案与翻译-《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西川》

发布时间: 2022-12-17
二年十一月壬寅,蜀主闻有北师,以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帅兵拒战。蜀主谓昭远曰:“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任。始发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三年正月,蜀主闻王昭远等败,甚惧,乃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剑门。命太子元喆为元帅,带甲万余,旗帜悉用文绣,绸其杠以锦。将发而雨,元喆虑其沾湿,悉令解去。俄雨止,复旆之,则皆倒悬杠上。元喆又辇其姬妾及伶人数十以从,见者莫不窃笑。全斌等自利州趋剑门,次益光,会议曰:“剑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侍卫军头向韬曰:“得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对江可渡。自此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强店,与官道合。若大军行此路,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泽曰:“蜀人数战数败,胆气夺矣,可急攻而下。且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耳。若抵青强北,与大军夹击剑门,昭远等必成擒矣。”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走,延德遂至青强。王昭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留其偏将守剑门。全斌等以锐兵奋击,破之。及汉源,赵崇韬布阵,策马先登,昭远据胡床不能起。崇韬战败,犹手斩数人,乃被执。昭远免胄弃甲而逃,全斌等遂取剑州。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收复西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B.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C.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D.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宰相,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宰”指主宰,“相”指辅佐。
B.伶人,指宫廷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如《伶官传序》中“数十伶人困之”。
C.卷甲,形容收拾兵器,战败投降;也指装束轻便,行进快速。文中指后者。
D.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槌床便大怒”的“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王昭远喜读兵书,对自己的谋略非常自信,蜀主命他率兵抗击北方军队,希望他建立功勋,并让人在城外为他饯行
B.太子元喆担任元帅出征时,旗帜都用锦绣制作,旗杆用锦缎包裹;又用车载着姬妾等人跟随,看见的人都暗中讥笑。
C.向韬认为如果从来苏小路进击,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认为应凭借猛攻方式攻取剑门。
D.全斌等人以精锐部队奋力攻打并攻占剑门,赵崇韬在汉源战败,亲手斩杀数人后才被擒获,王昭远却丢盔弃甲逃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剑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
②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


(1)A
(2)B
(3)C
(4)①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
②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

【解答】
(1)“手执铁如意”作“指挥军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二三万”修饰“雕面恶少儿”,定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句意: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易如反掌罢了。
(2)B.伶人,指伶工、乐人,歌舞或戏剧演员。“宫廷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是对伶官的解释。
(3)C.“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错,根据原文,康延泽只是认为“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
(4)①剑门天险:判断句;荷戈:扛着兵器;当:抵挡;进取:进攻。句子翻译为: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
②然:意动,认为……对;趋:奔赴;浮梁:浮桥;济:渡江。句子翻译为: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

参考译文:
乾德二年十二月壬寅日,后蜀国主孟昶听说有北方军队,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率兵抵抗。蜀主对王昭远说:“今天的军队,是你召集的。(你)尽力为我立功。”王昭远喜读兵书,凭借谋略非常自信。刚从成都出发,蜀主让宰相李昊等人在城外为他饯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易如反掌罢了。”三年正月,蜀主听说王昭远等人失败,非常恐惧,于是多出钱帛,招募更多士兵守护剑门。命太子孟元喆担任元帅,率领一万多名披甲士兵,旗帜都用锦绣,用锦缎裹住旗杆。将要出发的时候下了雨,孟元喆担心旗帜和锦缎被雨水沾湿,让人都解了下来。不久雨停,又挂上旗帜,却都倒挂在旗杆上。元喆又用车载着自己的姬妾以及数十名演员跟随部队,看见的人莫不暗中讥笑。王全斌等人从利州前往剑门,驻扎在益光,会聚商议说:“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侍卫军头向韬说:“得到降兵牟进,说益光江的东面,翻越数重大山,有一条名叫来苏的小路。蜀人在江的西面设置营栅,对岸可渡。从此处出剑门南二十里,到青强店,与官道相通。如果大军从此路前往,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王全斌等人就想卷起铠甲,轻装前往,康延泽说:“蜀人屡战屡败,胆气丧失,可以凭借猛攻的方式攻取。况且来苏是一条小路,主帅不可自行前去,只可以派遣一名偏将前去罢了。如果他们抵达青强店的北面,与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攻打剑门,王昭远等人必定被擒获。”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蜀人看了,丢弃营寨逃跑,史延德于是到达青强店。王昭远等人率兵退守汉源坡,留下自己的偏将守卫剑门,王全斌等人以精锐部队奋力攻打,攻占了剑门。到了汉源,赵崇韬摆出阵势,鞭打坐骑,首先登上汉源坡,王昭远坐在胡床之上,不能站起身来。赵崇韬战败,还亲手斩杀数人,才被擒获。王昭远丢盔弃甲逃走,王全斌等人于是攻取剑州。



相关阅读
1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2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