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上》)
武王践功①,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②商之③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④帝之来⑤,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⑥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墨子·非攻下》)
[注]①践功:即位。②反:同“翻”。③之:“作”字误写。④成:完成。⑤来:同“赉”,赏赐。⑥维:同“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主张。
(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1)非攻
(2)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武王秉承天命,顺应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对的是不义,战争,并不反对正义战争。
参考译文: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别吗?!因此可知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认识是很混乱的。
(《墨子·非攻上》)
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色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是你战胜他。”武王于是去攻打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即是武王诛纣。如果从这三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做“诛”。
(《墨子·非攻下》)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3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