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重九阅读答案-卢挚

发布时间: 2020-11-15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① ?
【注】①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晋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九月九日于东篱下采菊盈把,闲坐之。未几,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饮,酣醉而归。”
14. 下面对这个作品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支小令,双调,宫调名;沉醉东风,曲牌名;重九,标题,即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小令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一样的。
B. 此曲从季节景物特征入手,点出“红叶”“黄花”,以写“重九”的自然风光。
C. “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显得清瘦的姿态。
D. 这首小令虽然不脱离悲愁的范畴,但立意孤高,用语也颇为别致。选取“稀”“瘦”“衰”“寒”等冷色调的字眼来状秋天之景,更显得秋意浓,愁思重,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15. 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14. A  A项,“小令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一样的”错,元杂剧一戏4折、每折各用一宫调,每折为一套曲,其所用曲牌均用一韵。
15. ①因写秋景而触发的淡淡的哀愁。 “衰柳寒蝉”是打上主观色彩的秋景,向来为文人抒发秋思时所采用,作为景物媒介。作者睹衰柳疏枝,闻寒蝉悲鸣,遂悠然而生“一片愁”之情。②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诗人希望有朋友送酒来一起喝,但终无人来,他于是发出了“谁肯教白衣送酒”之叹。③这里流露出作者倦于官场,欲隐居而又因种种原因难以痛下决心之意。假使隐居了,谁肯像王弘对待陶渊明那样遣白衣使者为自己送酒呢?其内心的矛盾溢于字里行间。(答对三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其中的情感。
此句的句意为: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衰柳寒蝉”是典型的秋景,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来抒发“一片愁”之情。“谁肯教白衣送酒”的感叹是因为诗人希望有朋友送酒来一起喝,但终无人来。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更深层次的感情是诗人倦于官场,想去隐居而又难下决心。



相关阅读
1 《双调·水仙子·怀古》《越调·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阅读答案-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 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①,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越调寨儿令 题昭君出塞图 辞凤 【查看全文】

2 【双调】双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阅读答案-大食惟寅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 【查看全文】

3 折桂令·中秋阅读答案-张养浩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4. 下列对这首曲 【查看全文】

4 《双调·殿前欢·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阅读答案-乔吉

双调 殿前欢 阿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 乔 吉① 懒云窝②,静看松影挂长萝,半间僧舍平分破,尘虑消磨。听不厌隐士歌,梦不喜高轩过③,聘不起东山④卧。疏慵在我,奔兢从他 【查看全文】

5 【中吕】阳春曲·春景阅读答案与解析-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查看全文】

6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旅中阅读答案-顾德润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①旅中 顾德润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人憔悴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②逐日慳。 破清思晚砧呜,断愁肠檐马③韵,惊 【查看全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