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中秋阅读答案-张养浩

发布时间: 2019-04-06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4. 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着力表现中秋月光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氛围,以中秋月色的凄清幽冷来反衬后面一醉方休的豪情。
B. “嫦娥”一句化用典故,使形象更生动、更具感染力。作者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样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呢?
C. 同样写月,李白《月下独酌》抒发了无知音的寂寞,苏轼《水调歌头》抒发了坎坷中的旷达,张养浩抒发的是以醉解愁之情。
D. 这首散曲先写明月,然后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使作品达到了景切情真的效果。
15. 曲中运用哪些手法来写中秋月色?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
14. A
15. ①比喻:将月比喻成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的圆满明净。②侧面描写(衬托、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也从侧面表现了月色的明净。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衬托月光的澄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以中秋月色的凄清幽冷来反衬后面一醉方休的豪情"错,泠泠,清凉之貌也,错把泠当作冷,反衬也是错的,豪情由美好的月色而起,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曲中运用哪些手法来写中秋月色?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一轮飞镜谁磨” ,运用比喻修辞:将月比喻成镜子,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的圆满明净。“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两句的意思是: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洗秋空银汉无波”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也从侧面表现了月色的明净。“尽无碍桂影婆娑”中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衬托月光的澄澈。



相关阅读
1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元)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 【查看全文】

2 四块玉·闲适阅读答案-关汉卿

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元代〕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 【查看全文】

3 【双调】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阅读答案-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

【双调】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 【注】 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查看全文】

4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与赏析-张养浩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张养浩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 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 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喈喈 【查看全文】

5 【双调】双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阅读答案-大食惟寅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 【查看全文】

6 [玉鞭蓉]喜雨阅读答案-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①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②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 【查看全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