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周德清

发布时间: 2023-06-15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5.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列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 本曲写景角度多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15. D
16.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辽阔壮丽,是静态之境(或:从大处 / 远处着眼);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之境(或:从小处 / 近处着笔)——四句动静交错(或大小相宜 / 远近结合),写的是地上之景;后三句写的是天上之景。角度各异,却又相辅相成,形成一幅完整的浔阳风景图。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写景,是表达作者观点,体现哲理的句子。
B.“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不是写景,是抒情的句子。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是写景,是抒情的句子。
D.四句全是写景的句子。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开头两句属于远眺。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岸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写的是天上之景。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



相关阅读
1 《越调 寨儿令》冬 阅读答案-张养浩,天欲明,觉寒生

(越调)寨儿令 冬 张养浩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 【查看全文】

2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6、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由天气切入, 【查看全文】

3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阅读答案-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6.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 【查看全文】

4 仙吕·混江龙阅读答案-白朴,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

仙吕混江龙 白朴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5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阅读答案-王恽

【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6.对这首散曲 【查看全文】

6 山坡羊阅读答案-陈草庵,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

山坡羊 【元】 陈草庵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15.下列对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 【查看全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