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前情提要:我和“一个梳着平头的家伙”借宿在一对祖孙家里,遇到了一个“满身灰尘的瘦老头”,“梳着平头的家伙”傲慢的态度激怒了老头,他要求检查老头的证件被拒绝,出门寻找“有资格看证件的人”。)
老太婆端上了茶炊。她带着唱腔的调子伤心地说,家里已经找不到一块糖了:她忘记买了。茶炊咝咝作响,好像很同情她。小女孩把一块干净的粗麻桌布铺在桌上,桌布发出一股黑麦面包的香味。
敞开的窗外,一颗星星在天上闪烁。星光朦胧,这颗星星在深绿色的巨大苍穹上闪闪发光,好像在显示它那巨大的、不寻常的孤独感。
老人坐在那里,紧闭双眼,一言不发,好像在仔细聆听。稍稍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叹了口气。
楼梯发出吱吱响声。几个人迈着沉重的脚步,登上楼梯。那个梳平头的家伙没有敲门就径直走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的是个头发蓬乱的民警。
“喂,老爷子,”民警一脸严肃地说,“请告诉我你的身份!出示证件!”
“我的身份很普通,”老人答道,“只是说起来话长。坐下来听我说吧。”
“那好吧,”民警答应道,“只是别乱扯!”
“为什么要乱扯呢!我的生活是纯洁的,不会搞错的。我们费陀尔一家祖祖辈辈都是车夫,都喜爱唱歌。我爷爷普罗霍尔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从普斯科夫到诺夫哥罗德的大道上,到处都能听到他的歌声和哭声。他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嗓子,这副好嗓子可是上天给的,我爷爷倒是想保护来着,可是却没保护好-嗓子终于坏了。你可能知道,在我们普斯科夫省曾经住过一个名人,我们的同乡,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民警笑了起来:
“那还用说!”
“正是因为他,我爷爷才弄坏了自己的嗓子。他们俩是在市场上遇见的,那个市场就在圣山修道院里。爷爷在那里唱起了歌。普希金听他唱。然后他俩就进了酒馆,在那里一直坐到深夜。他们俩究竟都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反正爷爷是欢欢喜喜地回来的,好像喝醉了一样,尽管他几乎没有沾酒。他对我奶奶说:“纳斯丘什卡,他说的话和他发出的笑声简直让我陶醉——他说的话是那么美,简直比我的任何一支歌都要美。”爷爷有一首歌,普希金非常喜欢。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用清澈嘹亮、令人陶醉的嗓子唱了起来:
啊,在白雪皑皑的辽阔旷野上,
我们的眼泪像雪粒儿一样飞奔。
民警小心翼翼地坐到椅子上。
“是的,”老人叹了口气,“很多年过去了,爷爷活到一百岁才去世,他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继续传唱那首歌。不过我想说的不是那首歌。在一个冬天的夜里,爷爷被叫醒了,有人在敲窗子,吩咐快点儿套车,有紧急公务。爷爷走下台阶,看到满院子里站的都是宪兵,他们四处走动,身上配的短剑发出清脆的声响。爷爷猜测,肯定又是在运送流放犯。可是没有看到一个犯人。雪橇上放着一只黑色的棺材,用绳子固定着。爷爷在思忖,这棺材里究竟躺着什么人呀,怎么连死了以后沙皇还那么怕他呢?爷爷走近棺材,用袖子掳去黑色盖顶上的积雪,问一位宪兵:‘运的是谁啊?’‘是普希金,’宪兵答道,他在彼得堡被人打死了。’爷爷后退了一步,脱下帽子,向棺材深深地鞠了一躬。‘怎么,你认识他?’宪兵问道。‘我给他唱过歌。’‘那么现在你就不用再唱了!’那个夜晚非常沉重,非常阴沉,胸中的气都难以吐出来。爷爷系上车铃,不让它们发出声响,坐上座位,出发了。四周一片寂静,只是滑道发出吱吱的声响,还有马车碰到棺材时发出的低沉的敲击声。爷爷心中积郁,满眼是泪,他攒足了力气,高声唱起:‘啊,在白雪皑皑的辽阔旷野上……’宪兵用刀背敲打爷爷的背,可是爷不理会,继续在唱。等回到家后,他躺了下来,一声不吭了。他的嗓子在严寒中冻坏了。从那个时候起直到去世,他都是嘶哑着声音说话,发不出声音了。”
“看来,是用整个心在唱的。”民警难过地自言自语道。
“亲爱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发自内心,”老人说,“我是吟唱的人。这就是我的职业。我浪迹人间,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我在一个地方听到了某一首新歌,就会立刻记住它。应当好好珍惜歌唱的力量。一个民族若是不喜欢歌唱,那就一定是个很糟糕的民族,这个民族一定不会有正确的生活观念。你别担心我有没有证件,我这就把证件拿给你看。”老人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灰色的护身香囊,从中取出张纸。
“喏,拿去看吧!”
“我为什么要看呢!”民警委屈地说,“现在我已经没有必要去看这张证明了。我看到你这个人就足够了。坐吧,老爷爷,坐下休息吧。坐吧,老爷爷,坐下休息吧。而您,公民,”民警转身朝着那个梳着平头的人说道,“最好去集体农庄庄员之家住宿,在那儿您会更方便一些。走吧,我领你到那儿。”
他们走了,我拿起老人掏出的那张纸,念了起来:
“兹证明亚历山大·费德希耶夫为民歌和童话搜集者,为此从卡雷利阿共和国领取养老金。所有地方政府都应当给予他以尽可能的帮助。”
“哎,不幸啊!”老人叹息道,“没有比人心变得冷漠更糟糕的事了。生活会因此而枯萎,就像青草打上秋天的露水而枯萎一样。”
淡蓝眼睛的小姑娘走到街上,重新坐在栅栏旁哄布娃娃睡觉。我从窗户里可以看见她。头发蓬乱的民警走到她跟前,塞给她一包糖和几个面包圈。
“请交给老爷爷,”民警满脸通红地说道,“就对他说,这是小礼物。我没有时间送了,必须去执勤。”
他说完就迅速离开了。小女孩把这包碎糖块和面包圈带回家。老人笑了起来。
“我真想活下去啊,”他抹了抹充满泪水的眼睛,“我真想一直活下去啊。一想到会死,一想到会离开人们的友善,我就感到惋惜!只要瞧上一眼森林,瞧上一眼明亮的湖水,瞧上一眼孩子们,瞧上一眼青草地,整个儿就没有寻死的力气啦。”
“亲爱的,那你就好好活吧,”老太婆说道,“你的生活很轻松,简单得很,就照这样活下去吧。”
(1937年)
10.简要概括民警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11.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12.本文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13.后人评价帕乌托夫斯基的作品闪烁着“永恒的亮色”,请问老人讲述的“爷爷与普希金”的故事闪烁着哪些“亮色”?
答
10.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②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③明辨是非,善于反省;④工作认真负责、敬业;⑤容易感动,展现美好温暖的人性。
11.①环境描写,渲染静谧孤寂的气氛。 ②暗示人物内心的孤独,为下文老人对人心冷漠的失望作铺垫。③反复出现“巨大”,用“不寻常”等词,暗示了对民族命运、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孤独、不为人理解的。
12.①通过老人叙述往事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用爷爷与普希金的故事点明主旨。 ②老人的故事始终扣住“歌唱”叙述,前后照应。③时空交错,笔墨集中,老人与周围人、爷爷与普希金的故事交错出现,突破时空局限展现情节, 节奏明快。④人物态度的转变使情节前后形成对比,联结紧密。民警从怀疑、警惕到被老人感动,老人由对人心失望到充满希望,转变自然,结构严谨。
13.①表明歌唱(文学艺术)对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②表现朴素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重要性。赞颂了爷爷与普希金之间短暂真挚的友情,及他们对艺术(理想信念)的不屈追求的美好精神。③讽刺了惧怕伟大心灵的黑暗势力,赞扬互相关心信任、互相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④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正确的生活观念、崇高的精神力量,这个民族才有存在的希望。
相关阅读
1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2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3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4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5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6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