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阅读答案-艾芜

发布时间: 2020-12-12
夜归
艾芜
天已全黑了,康少明独自走着。路上的雪已踏成了冰,硬硬的,有点滑溜,很不好走。刚散会时,队长拍着他的肩说:“小康,搭不到火车了,你怎么办呢?”
“不要紧,咱还有双脚哩,不就是十五六里吗?点把钟就跑到了。”
他的回答克满了愉快和豪气,觉得这点苦都不能吃,还算年轻人吗?
幸好会上说这个月的任务能提前四天完成,至于竞赛胜过乙队,那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就这点快乐的火种,燃烧在他的心里,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急匆匆地朝前走去。
走了不远,传来赶马的声音,赶车的依希是个很年轻的姑娘。
康少明愉快地喊道:“小姑娘,让我搭搭车好吗?
“这里没有小姑娘。
赶车的尖声回答,胶皮大车一点也不停地,只是跑着。
康少明紧跟在后面奔跑,一面改口喊道:“同志,"接着又恳求地说,“我是下班回村的工人,你让我搭一节车吧。”
胶皮大车慢慢停下来。她坐着没有动,只是侧着脸冷冷地说:“同志,坐上来吧。”
姑赶着车,一直没有看他。他有点难受,忍不住问道:“同志,你是哪个村的?”
“营下村。”姑娘回了一句,就不再讲了。
“呵,那我可以搭十里的车了!"康少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是康家屯的。在鞍钢干活,起先在无缝钢管厂,现在……”他很想把他们将会胜过乙队的竞赛说出来。这点火种似的欢说,始终燃烧在他的心里。
姑娘仿佛没听他说话,只是舞动鞭子,把马赶得飞快。
“你是天天回家吗?赶车的姑娘然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康少明奇怪她会这样发问,但因为到底她在讲话了,便高兴地回答:“是的,天天回家。”
“你没上过村子的夜校吧?”这回赶车的姑娘侧过脸来,望他一眼,声调里带着责备。
康少明看见敢车的姑娘到底望他一眼了,便高兴地解释:“同志,你不晓得,我们都忙去了。”
“我们在忙也得上夜校。”
姑娘骄傲地回答一句,便又响了下鞭子,赶得马飞跑起来。康少明一下明白她迅速赶马的原因了,便劝慰地说:“怕跑再快,你也赶不上了
“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总比不上好。”断然地说,声调里充了自信和骄傲。
康少明不满这个姑娘总有点盛气凌人,但还是用温和的口气说:“同志,你怎么不早点回去呢?”
“那有什么办法呢?遇见那样多的人。”姑娘重重抵塞一句。他不住诧异地问:“同志,你说什么人多,那样使你难受?”
“呵呦,这样大的事情,你都还不晓得吗?”姑娘诧异起来。
“什么大事情?”康少明不安地笑了,他得这个姑娘颇难应付,随时都会他突如其来的袭击。
“你们当真忙昏头了,”姑娘大声责备他,口气上还带着讥笑,“到处都在讲总路线,你们都不晓得吗?”
“怎么不晓得?”康少明立刻反驳,“我就是为了总路线,才拼命搞竞赛哪……”
但姑娘一直说下去,并不理会他的话:“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好多人送余粮过去卖。”
“呵,你是送余粮去卖的吗?"少明惊喜地叫了起来,你当真是做了一件极大事情哪......
“今天晚上就是缺了课,也是值得的。”他对这姑娘简直是在衷心地赞美了。
车子突然停了,康少明赶忙跳下车去帮她饮马,提灯照着。那个鲜嫩的脸蛋冻得通红,像一只苹果,发出美丽的光彩。一个少女这样的漂亮,他好像从来还没有见过,不禁看呆了。
饮完了马,抬头望见他满脸的混凝土水浆,不禁笑了。
康少明搭讪地笑着说:“同志,你只消看看我这张鬼脸子,就晓得我们工人,真是忙得够呛。”
“忙是忙,你们可生产得多喃!”姑感到大笑有些对不起似的,赶紧表示好感,“最近我听到一个报告,说是鞍钢老英雄特等劳动模范孟泰,一年生产,就有七百七十二个老农民那样多,这真了不起!”
“他是什么样子,我真想看看他!"地说到这里,突然偏起头,笑着问;“同志,你们啥时候,造拖拉机机来呵?可不要叫我们老等哪。”
康少明看见姑娘变得那样高兴起来,很想说句暗示他心里所起的某种希望:“你要的话,咱日夜都得为你赶呵!”但立觉得这样说是不好的,很有些冒昧,只能一本正经地说:“只要你们多打粮食,拖机就造得快呵!”
“多打粮食,那我们合作社是不成问题的。”姑娘大声地说。
康少明希望把话继续谈下去,他觉得听到她的声音,都会感到说不出的愉快。
跑到三岔路口,娘冷冷地说:"同志,下吧,到这里分路了。”
康少明一面爬下车子,一面舍不得似地说:“同志,谢谢你,能问一声你的姓名吗?”
“谢什么,我林,叫林云。”
康少明很希望林云也问他的姓名,但他没有问。他呆呆地站了一阵,才又动身走着。他边走边不快地想:“这小东西,眼睛真生得高呵,她就只看得见特劳动模范。”
白雪盖着的村里静悄悄的,好多人家都熄灯了。妈开门接着他,屋里暖和和的,但灯光照着的玻璃窗上,已结上了冰花。
远处雪的原野里,传来火车过的声音,还响了一两声尖厉的汽笛。
夜,静极了。
1954年1月16日
(有删改)
注:①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反复提到的“燃烧在他心里的火种”,指在总路线引领下的劳动竞赛中胜过对手。
B.林云在康少明点明身份后オ答应让他搭车,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表现对工人的信任。
C.林云通过康少明搭上车后并不着急的情绪和“天天回家”的话总推断他没上村中夜校
D.以康少明对林云由不满到赞美再到不舍分别的情感变化,反映了青年工人的感情生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康少明“点把钟就跑到了”的愉快和豪气,林云“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的自信和,反映出青年们的精神风貌。
B.“提灯照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林云的美丽让康少明暗生情愫;康少明的脏脸让林
云为自己的咄咄逼人感到内疚。
C.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结构;火车的汽笛声反衬出乡村寂静,也象征着国家奏响了实现工业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D.小说虽然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在人物称呼上忠于故事的发展,在林云把自己姓名告知康少明之前,文章都以“姑娘”指代林云。
8.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康少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9.艾芜曾请教鲁迅写短篇小说时应如何使用材料,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选材安排及用意。(6分)


6.B
7.B
8.①用“小东西”指代林云,在嗔怪中表现康少明对她的爱恋;②“眼睛真生得高”“就只看得见”表现康少云因林云没看上自己产生的沮丧;③“特等劳动模范”既写出康少明的心理落差,也暗示了他的工作目标和决心。
9.①以“夜归”聚焦人物和故事,赞颂各群体废寝忘食的劳动热情;②以对话透露出的“上夜校”“卖余粮”“炼钢竞赛”等时代性工作生活场景,反映出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③以林云对“特等劳动模范”的景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3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4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5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6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