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说法: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 年,IT高级工程师的仅为1.8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宽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韦编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
(选自《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一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祖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做出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B. “知识宽度”主要指注重知识的传承即基础知识的积累,做到广泛涉猎,厚积薄发。
C. “知识深度”主要指注重思维的锤炼即要有钻研的精神,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世界观。
D. 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社会全新的发展模式具备了天下观和发展观的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知识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B.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地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
C. 文章指出当今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低,是为了说明知识的宽度已不是当务之急。
D.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知识传承和见识培育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后者更为关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爆炸时代,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 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为重要。
C.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将知识学懂弄通,在当代从容不迫,只能靠自己。
D. 学生如果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D项,“新时代中国社会全新的发展模式具备了天下观和发展观的特点”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可知以往的时代也具有天下观,新时代只是更需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说明知识的宽度已不是当务之急”错误,第三段最后一句,“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可知最终是为了说明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B项,“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错误,“只有……才……”绝对化,“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与文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矛盾。
C项,“只能靠自己”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相关信息“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可知和“只能靠自己”无关。
D项,“学生如果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错误,“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是“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条件。
故选A。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3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4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