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画中带有文人性质,含有文人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工夫,而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感想,这就是文人画。有人认为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来弥补掩饰。殊不知,绘画之所以成为作品成为艺术,在于它是性灵,是思想,是活动;不是器械。否则只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艺术创作所珍视的,正是在于陶写性灵,表现个性并且抒发感想。而文人是个性优美,感想高尚的人,他们平日修炼培养的品格,远出于庸众之上,所以他们在艺术上所发表抒写的内容,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
世俗认为文人画艺术不很考究,形体不正确,失画家之规矩,任意涂抹,以丑怪为能,以荒率为美;专家视为野狐禅,文人画不能为人欣赏。符合规矩,彩色鲜丽,搔首弄姿的,被视为上乘之作。然而,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文人画不被流俗欣赏,正可见其格调之高。
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优美,仍不失为文人画。文人画中也有丑怪荒率的作品,所谓宁朴勿华,宁拙勿巧;宁丑怪,勿妖好;宁荒率,勿工整。而纯任天真,不重修饰,反而可以振起独立之精神,矫正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
喜欢工整而厌恶荒率,喜欢华丽而厌恶质朴,喜欢软美而厌恶瘦硬,这是常人之情。然而艺术之胜境,怎可仅以表相来评价?以纤弱为娟秀,以粗犷为苍浑,以板滞为沉厚,以浅薄为淡远,又比比皆是也。
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所以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法相似。因为王献之有一笔书,陆探微于是创一笔画。赵昂论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倪云林论画竹:“余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是与非。”吴仲圭论画:“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可以想见文人画之旨趣所在。倪云林不求形似,其画树何尝不似树,画石何尝不似石?所谓不求形似,是指其精神不专注于形似。用笔时,另有一种意思,另有一种寄托,不斤斤然刻舟求剑,追求自然天机流畅。且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为何如此说?以浅近之事物举例比方:有人初学画时,想求形似而不能达到,后来渐渐形似,时间久了则更加形似。然后把所见物体记熟在心中,就可任意画之,无不形似,不必处处描写,自能得心应手。大约他们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把神情寄托在物象之中的吧。庖丁解牛,能切中其肯綮,迎刃而解,可以离开形体达到形似:这是妙合自然的境界了。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文人作画,有一些作品艺术上功力欠缺,但能渗透思想性灵,依然能称之为文人画。
B.文人画不广受欣赏,主要体现在世俗之人认为文人画以丑怪为能,专家视之为野狐禅。
C.搔首弄姿的画作被看作优秀之作,而文人画不被流俗认可,正可见出文人画格调之高。
D.文人画宁朴毋华,宁拙毋巧,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所以文人画大都丑怪荒率。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之胜镜,不能仅以表相来评定,如果太计较文人画外表的工整华丽,就没有把握文人画要旨。
B.文人画不求形似,是指文人画创作不专注于形似。而不专注形似追求另有寄托,正是画之进步。
C.《庖丁解牛》的例子意在证明学画之人需要长久练习,技艺纯熟,然后能摹写逼真,游刃有余。
D.从吴仲圭论画的引语中,可以想见,文人画之旨趣在于自由洒脱地书写胸中情怀和个人兴趣。
17.文人画作者如何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请根据原文概括。
答
15.D D项,扩大范围,错在“所以文人画大都丑怪荒率”这个地方,具体错在“大都”。而原文是“文人画中亦有丑怪荒率者”。
16.C C 项,对举例论证的论点分析错误,错在“意在证明学画之人需要长久练习”这个地方。事实上,举《庖丁解牛》的例子想要证明的是: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把神情寄托在物象。
17.(1)注重平日修养品格。
(2)从他种方面研究,比如书法技巧,运用在绘画中。
(3)追求自然天机流畅,寄托自己的情怀情趣。
相关阅读
1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2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4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5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6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