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迅速发展,个人和群体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促进散文这一文体发展的力量,是散文写作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本源,是散文创作者的重要机遇。当下,比“散文时代”这一说法更有普及度的是“全民写作”。散文的亲和性无疑让它成为全民写作的重要文体选择,新媒体时代散文形态成为不可漠视的存在。“全民写作”广泛的参与性和传播度为散文发展创造广博空间,这里面有提升散文创造力的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全民写作良莠不齐,存在碎片化、随意性甚至粗制滥造问题,这就需要理论批评加以选择和引导,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通道。
比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散文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更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要素、写作是否具备散文品质。如果散文写作缺少与现实的对话,写作者疏于和自己心灵对话,以至在散文中看不到现实的生动丰富,看不到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那么无论文体怎样嬗变、技巧如何成熟,也难脱疲软之态。消费主义语境,散文作家更要肩负起思想使命,散文更要与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文化取向多元,散文作家更要突破纷纭表象,发现历史、现实、社会与人生要义;技术主义流行,散文作家更要创造独特的文体形式。这是我们今天考察散文发展的几个重要维度,也是散文写作需要建立的多种对话关系所在。
散文写作不能画地为牢。有些研究者逐渐将散文缩小为“小品散文”或者是“美文”,换言之,散文逐渐被定义为艺术散文。就我个人理解,散文应该处于“杂文学”与“纯文学”之间,中国的文章传统仍然应该作为当代散文重要资源予以传承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主张,散文是海阔天空的领域。散文文体的边界是在变动中模糊,在模糊中清晰起来的,散文的最高境界在于人、思想和文字融为一体。郁达夫曾经指出:五四运动“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如果按照人、思想和文字这三个要素来衡量,由现代到当代,文学的兴衰都与这三者的构成和融合有关。走向高峰的散文创作,需要在对人的观照、思想深度和文字创造性方面都有所深入,在与时代融合中激活写作者的创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广阔的特性,开掘散文文体的新可能。
(摘编自王尧《写出时代的美与精神高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世纪以来,文学的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审美与市场、写作与现实的关系。
B. 发挥文学理论批评的导向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学作品粗制滥造等问题。
C. 作者认为“小品散文”或“美文”不是真正意义的散文,应该树立贾平凹所提出的“大散文”观。
D. 相较于彰显时代精神要义,优秀的散文作品更注重个体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的书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散文创作要与时代相结合人手分析,最后指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散文创作的目标。
B.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全民写作时代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充满了辩证的色彩。
C. 文章从散文创作者和散文文体两个维度,由浅入深,揭示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方法和途径。
D. 文章引用郁达夫的话,突出强调了人、思想和文字三者融合才能实现散文创作的最高境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的文体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创作者只有对时代现实进行深入开掘,才能使创作的散文具有生命力。
B. “全民写作”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创作高品质的散文作品,可见散文极具亲和性,贴近生活且创作门槛较低。
C. 散文发展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思想性,过分注重文体的嬗变和技巧的运用并不能从本质上促进其发展。
D. 新时期散文创作者只有正确面对文化取向多元、技术主义流行等时代特征,处理好人、思想和文字的关系,才能让散文创作永葆生机。
答
1. A B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学作品粗制滥造等问题”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为“全民写作良莠不齐,存在碎片化、随意性甚至粗制滥造问题,这就需要理论批评加以选择和引导,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通道”,原文是说“需要理论批评加以选择和引导”,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
C项,“作者认为‘小品散文’或‘美文’不是真正意义散文”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为“有些研究者逐渐将散文缩小为‘小品散文’或者是‘美文’,换言之,散文逐渐被定义为艺术散文。就我个人理解,散文应该处于‘杂文学’与‘纯文学’之间,中国的文章传统仍然应该作为当代散文重要资源予以传承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主张”;
D项,“优秀的散文作品更注重个体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的书写”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散文写作更需要对纷纭复杂的时代现实进行深入开掘,找寻生活洪流下的意义、精神、价值和诗意,从而呈现时代、大众与个人的肖像”。
故选A。
2. C C项,“文章从散文创作者和散文文体两个维度”分析错误,还缺少一个维度,应该是“文化市场的变化”。
3. B B项,“……可见散文极具亲和性,贴近生活且创作门槛较低”因果颠倒,原文第二段为“散文的亲和性无疑让它成为全民写作的重要文体选择”;“创作门槛较低”于文无据。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4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