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剪衣遭索赔”“农夫与蛇”“保命还是保衣服”等评论刷爆网络,网友纷纷称患者家属此举让参与抢救的医生寒心。你对此有何看法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新闻,一男子突然急病,危在旦夕,紧急时刻,医生果断剪破病人衣服,及时抢救了病人,病人转危为安。而病人的父亲却报警称,医生没看护好他儿子的衣服,使他儿子钱物丢失。最后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了赔偿金。参考立意:①抢救病人和保管病人衣物是两码事,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如果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流程,患者的财务本可以不丢失。患者家属因为财务丢失而报警、索赔,也是正常的维权行为。②大众舆论在评判患者家属的行为时,采用了“施恩与感恩”的逻辑:医生救了你的命,你居然让医生赔钱?然后套用“农夫与蛇”的故事给予批评,但却忽略了医患双方各自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舆论不能肆意进行道德绑架。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救人是责任,索赔也应当
李老伯向医院索要其子衣服内财物的行为,被曲解成索赔被剪坏的衣服,李老伯俨然变成了一名“敲诈勒索者”,然后再扣上一大堆吓人的“帽子”,引得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痛骂李老伯一家。
其实,关于这起事件,最恰当的做法,就是李老伯所说的“一码归一码”。
医护人员医术精湛,成功抢救,值得肯定和表扬;但在保管患者衣物方面未严格按照流程要求执行,确有疏漏,也不用刻意回避。这两者“一码归一码”,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关系。
由于医院的疏忽造成患者财务的损失,作为患者家属的李老伯确实从法律上讲有权利追讨;但从情理上看,李老伯向“救命恩人”索赔之举,可能会让部分人的观感不佳。但是,法律和情理,其实也是“一码归一码”。
目前,我们正在从“人情社会”走向“公民社会”,而“公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法治社会”,就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将需要逐渐适应“一码归一码” 的“法治意识”。
还是举前面这个例子,如果我们不把医院的抢救与妥善保管衣服相区隔,那么,万一患者未能抢救过来,试问是否家属为此大闹医院就有道理了?又或者那么万一下次患者身上携带的不是少量现金,而是重要文件或财务凭据(如借条),是否丢失了也可以因为医院的抢救成功就无法追索了?
再比如法律和人情的问题。
也有网友说,毕竟儿子的命都救回来了,要换了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向医院开口要的。但你不会向医院开口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李老伯进行道德评判。
我们不知道李老伯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但从其穿着打扮看,应该不算富裕家庭,这次儿子急救总计花了10多万医疗费,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算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我们只能理解这1000元钱对这个家庭还是挺重要的,而且向医院提起索赔是于法有据的,如果其他网友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于李老伯,是否又有“道德绑架”之嫌呢?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说那些网络大V们,你们如果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前提下,发表一些客观、公正的评论、观点,本属正常;但如果在没搞清楚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就发表过激言论,甚至故意虚构事实,或者移花接木,那就极为不妥了。
不讲“法治”,只讲“人情”的社会,往往因为没有标准和尺度,其温度是难以持久的,更多的时候,只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的困惑;而“法治社会“下的”一码归一码”,虽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但至少是有清晰的尺度可以把握的,更何况,在保持确定性的同时,法律照样可以有温度。
对于此事,医院称剪衣抢救无过错会吸取教训把细节做好
其实对于患者家属,丢失证件,确实是比较麻烦。医生为救患者,在比较着急的情况下,有时是会照顾不周,但是也是本着医者仁心的做法,而且证件与其它东西,是否在医院弄丢,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患者家属这个做法,可能是由于他本身可能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的人,非常坚持自己的做法,故提出赔偿,不知,对于医生抢救患者剪坏衣物遭索赔,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相关阅读
1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②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 【查看全文】
2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 【查看全文】
3 身处新时代,作为高三学子的你,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材料一: 50年代口号:劳动最光荣。 80年代口号:勤劳致富。 当下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材料二: 我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正在掀起一场奋斗者宣言活动。员工们可以提交一份 【查看全文】
4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 【查看全文】
5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与范文我的心像草尖在萌动,像湖水在荡漾,像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心情好了,就会拥有一切的美丽 请以美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 【查看全文】
6 以上“赶考”的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思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