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好问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注]①癸巳(1233)年四月,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大军入城劫掠;作者及其金朝官员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胁北渡黄河,②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③旃车,安有毡篷的蒙古车。④大乐,即是郊庙社稷时的乐曲名。⑥龙沙,隆起如龙的沙漠地带。
14、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谢了蒙古军队大肆烧杀,还将多来的不计其数的珍宝运往汴京的情景。
B、这组诗运用了借代、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C、三首诗伤时感事,诗人面对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命运时,感情沉郁凝重。
D、三首诗写杜甫的“三吏三别”相似,都具有反映时代面貌的“诗史”特点。
15.这三首诗分别从哪个方面谢了天下丧乱的情形,请做简要分析。(6分)
14.(3分)A
15.(6分)
这三首诗分别从缧囚、红粉等人的悲惨命运,木佛、编钟等物品被毁弃、掠夺,北渡途中所见的白骨如麻、破屋疏烟等景象三个方面写了天下丧乱的情形。
析
(1)第一首诗,诗人于被掳掠的人群中,选取“红粉”即年轻女子的形象和“哭随”、“一步一回头”的动作加以勾勒;流露出对他们苦难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对蒙古军队野蛮暴行的憎恶与愤怒。
(2)第二首诗,诗人选取和描绘了木佛被当做木柴、编钟摆满集市被随意买卖的场景,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似乎运走了整个汴京的情景;流露出对“木佛”被亵渎、“编钟”被毁弃、京城广遭劫掠的痛心,对蒙古军队无耻与贪婪的鄙视与愤怒。(对中原文化遭毁灭性摧残的痛心)
(3)第三首诗,诗人选取和再现了黄河以北战乱后白骨遍野、土地荒芜、只余几处破屋升起缕缕疏烟的凄惨荒凉景象;流露出对战乱中百姓痛苦的悲慨与深切同情,对蒙古军队残暴行径的愤恨。(场景描述3分,情感分析3分)
相关阅读
1 秦观与陈与义《春日》阅读答案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11.秦观诗中 【查看全文】
2 诉衷情•送春阅读答案-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3、标题中,送春是 。(1分) 14、依据词 【查看全文】
3 题报恩寺上方阅读答案-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嘖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查看全文】
4 苏幕遮·草阅读答案-陆游,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 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 【查看全文】
5 望江南•江南岸阅读答案-王琪,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9、下列对本 【查看全文】
6 《题弟侄书堂》阅读答案-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