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翻译赏析_乙卯重五诗原文_作者陆游

发布时间: 2017-09-06

  《乙卯重五诗》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前言】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翻译】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相关阅读
1 《诉衷情》阅读答案与译文-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关河指的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恰 【查看全文】

2 八十三吟·石帆山下白头人翻译赏析_八十三吟·石帆山下白头人原文_作者陆游

《八十三吟石帆山下白头人》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露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 【查看全文】

3 《枕上作·一室幽幽梦不成》阅读答案-陆游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 【查看全文】

4 夜寒·清夜焚香读楚词翻译赏析_夜寒·清夜焚香读楚词原文_作者陆游

《夜寒清夜焚香读楚词》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焚香读楚词,寒侵貂褐叹吾衰。 轻冰满研风声急,忽记山阴夜雪时。 【前言】 《夜寒》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 【查看全文】

5 登赏心亭阅读答案-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泪已流。 【注】①宋孝 【查看全文】

6 《诉衷情》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陆游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封觅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该词抒写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