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B.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C.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D.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长,宋元时为官立书院设置的官名,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直到清末山长制被废除。
B.幕府,古代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做将军府署,称之幕府,后世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时的府署。
C.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礼物,后来泛指珍贵的财物。
D.生祠,旧时指为活人而建的祠庙,建生祠始于西汉,多为民间为纪念官员功德,而自发地在其生前所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安悟性极高,学识渊博。他从小就博览经史书籍,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在元朝至正初年就考中了举人,曾经担任过书院山长。
B.陶安有政治眼光,见识超凡。他于乱世避居家中,听闻朱元璋攻占太平,就率众出迎,向其提出战略谋划,并鼓励他攻取金陵,进而夺取天下。
C.陶安遇事沉着冷静,心怀仁慈。他在陈友定攻来时,召集官吏百姓,坚守城池,打败敌军后,又释放了敌军胁从者,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
D.陶安任官政绩显著,尽心尽责。他为官一向颇有政绩,任江西行省参政时成绩更加突出,就在临死前,还草拟了有关国家时务的十二件事,献给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2)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
答
10. (3分)A (原文标点应为: 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11.(3分)B("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时的府署”错.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为幕府)
12.(3分)C (“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错.文中是“州民建生祠事之”)
13. (10分)
( 1 )他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此安居乐业。后因犯事被贬为桐城知州,后又改任饶州知州。
(5分。大意2分,“省”“坐”“移”各1分)
(2)陶安侍奉太祖十多年,与其他学士大儒相比,他和太祖的交情最深。到了担任侍从官,受到的恩宠更加优厚。
(5分。大意2分,“视”“旧H”“渥”各1分)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年时就敏悟,广泛涉猎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元至正初年,在江浙乡试中中举,被授予明道书院山长,因躲避战乱隐居家乡。明太祖占领太平时,陶安和德高的老儒李习率领父老出城迎接。太祖召他问话。陶安进言说:“国家动荡,各地英雄都在争夺天下,然而他们的用意只在于美女财物,没有拨乱反正、救民于水火、安定天下的心意。明公渡江,英明威武而不妄杀人,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来完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使命,天下何愁不平定。”太祖问:“我将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帝王都城,攻取它,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向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把他留在幕府,授予左司员外郎。陶安跟随太祖攻克集庆后,晋升为郎中。吴元年,开始设置翰林院,首先就召陶安为学士。当时征召许多文人商议礼仪,任命陶安为总裁官。不久,和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人删定律令。黄州刚被攻下,考虑需要任用重要的大臣去镇守,没有比陶安更合适的,就任命他为黄州知州。他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安居乐业。后因事被贬至桐城,又改配饶州。陈友定的部队攻城,陶安召集官民以顺逆之理晓谕,环城固守。援兵到来,敌人败去。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认为不妥,太祖赐诗褒奖赞扬他。饶州的百姓建生祠侍奉他。洪武元年,任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太祖曾亲临东阁,与陶安、章溢等人讨论前代兴亡始末。陶安说丧乱的根源是由于骄侈。又讨论学术。陶安说:“道不明,是由于邪说干扰。”太祖说“:邪说干扰正道,就如美味悦口,美色眩目。邪说不排除,则正道就难以兴起,天下怎么能大治?”陶安点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探讨了事物的根本了。”陶安侍候太祖十多年,在诸儒中和太祖的感情最深。到了担任官吏侍从,越发受到恩宠。皇帝赐给他御制门帖子,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认为十分荣耀。御史中有人说陶安隐瞒了过错。太祖反问道:“陶安难道有此事,你从哪里得知的?”那人回答说:“外面都这样说。”太祖大怒,立即罢黜了他。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空缺,太祖任命了陶安,晓喻他说:“我渡江,你首先在军门拜见,陈述王道。任幕府参议,使我受益很多。后来进入翰林院,更多地听到你正直的议论。江西.上游地,没有比你去镇抚更合适的。”陶安推辞,太祖不许。到任后,政绩卓著。当年九月死于官位上。病情加重时,还草拟了时务十二事上奏。太祖亲自写文祭奠,追封为姑孰郡公。
相关阅读
1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杨继盛传》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 【查看全文】
2 《明史·王洽传》阅读答案与翻译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 【查看全文】
3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 【查看全文】
4 《明史 汪应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 【查看全文】
5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玉传》刘玉,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 【查看全文】
6 《明史·陈幼学传》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