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谓矩有绥怀之略 安抚 B.及帝西巡,次燕支山 驻扎
C.啖以厚利 诱惑 D.竟破吐谷浑 竟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矩为尚书右仆射
B.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 乃欲以生劫之
C.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 矩襁褓而孤
D.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帝有事于恒岳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B.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C.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D.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既有幼年丧父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文中指父母双亡。
B.“母忧”,即母亲去世,又名“丁外艰”,旧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C.“河右”,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D.“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矩精通西域事务。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裴矩富有智谋。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裴矩勤勉谨慎。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裴矩历仕多朝。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10.【D】最终
11.【C】A.因为/让,把B.于是,就/是C.就D.对/在
12.【A】
13.【B】丁母忧即丁内艰
14.【A】“并帅军打败吐谷浑”于文无据。
15.(1)皇帝因此羡慕(向慕),将要和西域往来交通,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部都委托给裴矩。(“甘心、经略、委”各一分,句意2分)
(2)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擒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待他非常优厚。(被动句、“以、遇”各一分,句意2分)
翻译: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裴矩在襁褓中就丧父,等到年龄稍大非常好学,很爱文章辞藻,有智谋心计。高祖担任定州总管,征召裴矩补任记室,很亲近敬重他。裴矩因母亲的丧事离职。高祖担任丞相后,派使者骑快马征召裴矩,让他参与相府记室的事务。等到高祖受禅继任皇位,裴矩胜任给事郎,负责舍人一职的进言奏事。炀帝即位,要(在洛阳)建造东都,裴矩掌管修府省,九十天就完成了。当时西域各少数民族,多到张掖,与中原互通商贸。炀帝命令裴矩掌管这方面的事务。裴矩知道炀帝正致力于筹划治理远方,那些经商的胡人一到,裴矩就诱使他们说出自觉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山河地理的险阻或平易。撰写《西域图记》三卷,回朝进献了它。炀帝看后非常高兴,赏赐裴矩五百匹绸缎。每天拉着裴矩到皇座前,亲自询问西域的事务。裴矩极力夸赞胡人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珍宝,吐谷浑容易吞并。炀帝因此向慕,准备和西域来往,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都委派给裴矩。裴矩转任民部侍郎,还没任职,调任黄门侍郎。炀帝又命裴矩前往张掖,引荐网罗西域各少数民族,到的有十多个国家。大业三年,炀帝到恒岳祭祀,这些国家都来帮助炀帝祭祀。炀帝准备到黄河以西地区巡视,又命裴矩前往敦煌。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麹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等,用丰厚的利益来引诱他们,带领他们入朝觐见。等到炀帝西巡,驻扎在燕支山时,高昌王、伊吾设等人以及西部二十七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在道路左边拜见炀帝。让他们都佩戴金玉饰物,穿着丝毛织品,焚香奏乐,歌声舞蹈喧哗热闹。又命武威、张掖的青年男女穿着盛装随意观看,车马拥挤,横贯十多里,来显示中原的强盛。炀帝看到这场景非常高兴。隋军最终击败了吐谷浑,扩展疆土数千里,并且派兵把守。每年输出的物资多以亿万计,各少数民族都很害怕,来进贡的络绎不绝。炀帝认为裴矩有安抚怀柔的谋略,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裴矩一向勤勉谨慎,没有触犯过他人,又见天下正处于混乱时期,恐怕招致自身的灾祸,他对待别人,大多超过那些人所期望的,所以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取得他们的欢心。宇文化及僭越皇位,让裴矩担任尚书右仆射,加授光禄大夫,封他为蔡国公,担任河北道安抚大使。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俘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他很优待。窦建德在武牢被打败,各位将领不知道该归属谁,曹旦的长史李公淹、大唐使者魏徵等人规劝曹旦和齐善行让他们归顺大唐。曹旦等人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于是让裴矩和魏徵、李公淹带着曹旦和八枚玉玺,将太行山以东的地方全部归顺大唐。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3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4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5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