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明史 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普还救/士卒多奔/
B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C.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D.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进士之后,不久就会被授予县令、县丞等地方官职。
B.朔,农历每月初一,其他表示时间的还有;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月末)等。
C.邸报,也称“邸抄”等,是我国古代朝廷专门用于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D.世萌,封建时代子孙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得官,是上古世袭制的一种,类似的有“恩荫”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三善作战勇敢,身先土卒。驰援被围困的贵阳前,他有力的激励了众将士,并冲锋在前,超越了先锋部队,活捉阿伦。
B.王三善坚持己见,不随大流。在讨伐奢崇明时他力排群议,自率大军横渡乌江在军粮缺乏的情况下,坚持与敌殊死搏杀,最终获胜。
C.王三善识人不明,招致败亡。他对假装投降的陈其过于信任,从而导致军事机密泄露且在遇敌时被他冲击落马,最终被俘遇害
D王三善交友广泛,心志坚定。他喜欢结交奇士侠客,在中州家居时,他交往的奇人异士后来都为他所用;救极货阳时,他为防干扰,坚决不看邸报。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死政乎?(5分)
(2)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5分
10.D(原文是“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11.A(“中进士之后,不久就会被授予县令、县丞等地方官职”有误,中进士后,进士多入为翰林官,根据等级、名次不同会做不同安排。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
12.A(“冲锋在前,超越了先锋部队”错误,“超前锋遇贼”是说副总兵刘超的前锋部队遇到贼人,而不是王三善超越了先锋部队遇敌。)
13.(1)失去城池要死于刑法,进军援助死于敌人.同样是死,何不死于敌人呢?(“‘死法、死敌’
的‘死’”、“等”盍……乎”各1分,句意2分)
(2)朝廷多次催促,(杨述中)才移兵镇远。主张与王三善不一致,王三善多次请求退休,不被允许。(“趣”“左”“许”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三善,字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天启元年十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枟担任贵州巡抚。当时奢崇明已攻陷重庆。第二年二月,安邦彦也造反,围攻贵阳。巡按御史史永安接连上奏章告急,督促王三善急赴救援。到十二月初一,王三善知道贵阳被围困得更加困窘,召集众人商议说:“失去城池要死于刑法,进军援助死于敌人,同样是死,何不死于敌人呢?”自己带领两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由中路抵挡贼人前锋。刘超前锋和贼亼相遇,众人想撤退,刘超斩杀两人才稳定住局面。王三善等大军也到了,于是夺取龙里城。后来活捉安邦彦的弟弟阿伦,就到达贵阳城下,贼众放弃围城逃去。总督杨述中驻扎在沅州,畏惧贼人。朝廷多次催促,(杨述中)才栘兵镇远。主张与王三善不一致,王三善多次请求退休,不被允许。恰好奢崇明被川军所困窘,逃入贵州龙场,依靠安邦彦。王三善商议会师进军讨伐,杨述中连同诸将多持不同意见。王三善力排群议,在闰十月,自己带领六万人渡乌江,驻扎黑石,接连打败叛贼,斩杀前逃将覃弘化来示众。军中缺乏物食,诸将请求退兵。王三善怒道:“你们要退兵,不如砍下我的头到贼人中去投降!”诸将才不敢说话。王三善招募壮士直逼漆山,告诉将士说:¨如果不胜利,这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将士拼死作战,贼人大败,安邦彦狼狈逃走。王三善屯兵大方很长时间,食物将要吃完,杨述中不做后援,不得已商议退兵。官兵边退边战,至内庄,后军被贼人截断。王三善回兵救援,士兵大多逃跑。陈其愚是叛贼心腹,先假装投降,王三善相信了他,和他筹划军事,因此军中虛实贼人无所不知。到这时碰上叛贼,陈其愚故意纵马冲击王三善,(王三善)落马,王三善知道有变,急忙解下印绶交付家人,拔刀自刎,没有死,被群贼挟持而去。(王三善)只是怒骂,毫不屈服,于是被杀害。(王三善)安家中州,喜好结交四方奇士侠客,后来这些人都被他使用。救援贵阳时,得到邸报不看,说:“我正在惩办叛贼,哪有时间顾及这些?况且朝中或战或守议论纷纭,阅读它只会扰乱人心。”他就是如此坚决。崇祯元年,追赠兵部尚书,世袭锦衣佥事。
相关阅读
1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4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5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6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