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妥,字栖凤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列传卷四十》

发布时间: 2021-04-04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妥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宜有五。”妥驳曰:“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B.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C.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D.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学,晋武帝时始设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历代名称、制度虽异,但俱为最高学府。
   B.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用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接旧帝让给的帝位。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并发展为严格的制度;后也用作朝廷或国家的代称。
   D.《周易》,即《易经》,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武王姬发所作,包括《经》《传》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妥为人机警,少年老成。他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就能机智巧妙地回应了国子学助教的戏谑之言,被人们认为与众不同。
    B.何妥聪明博学,富有辩才。他反对儒者辛彦之谏止宣帝册立五位皇后,并进言驳斥苏威只读《孝经》即可治国的观点。
   C.何妥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进呈密奏,评论时政得失,指斥当代朋党;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
   D.何妥富有才干,著述颇丰。他亲自教授游学到治内的学子;撰写《刺史箴》公告于城门外石头上,另著有《周易讲疏》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5分)
(2)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5分)


10.D(原文标点: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11.D(“相传系周武王姬发所作”表述不正确,《易经》”相传系为周文王姬昌所作”。)
12.C(“进言皇帝庞臣苏夔不诚不孝,并力揭其短”表述有误,根据原文有关内容,应表述为“进言皇帝庞臣苏威不诚不孝,并力揭苏夔之短”。)
13.(1)苏威当时兼任五个职位,皇帝非常亲近并重用他。何妥趁机进言苏威不可信任。奏章进呈给了皇帝后,苏威非常怀恨何妥。(“兼”“亲重”“因”“衔”各1分,句意1分)
(2)何妥还撰写了《刺史箴》,刻在龙州城门外的石头上。他在职三年,因病请求返回,皇帝下诏同意。又主持学习事务。(“为”“勒”“以”“知”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妥,字栖风,是西城人。何妥年轻时就很机警,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助教顾良和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何,那么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何妥)应声回答说:“先生姓顾,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大家都认为他不同一般。
十七岁时,凭借巧妙的技能侍奉湘东王,后来(湘东王)知道他聪明,让他在身边诵读(诗)书。
江陵沦陷后,北周武帝格外看重何妥,授予其太学博士的职位。宣帝当初打算册立五位皇后,(并)拿这件事请教儒者辛彦之,辛彦之回答说:“皇后与天子同等尊贵,不适合立五个。”何妥驳斥说:“帝喾立有四位妃子,舜立有两位妃子,(后妃)又哪有固定的人数呢?”何妥因此被封襄城县伯。隋文帝接受禅位后,他被授予国子博士的职位,进封公爵。
何妥生性刚强急躁,口才很好,喜欢评论他人是非。当时的纳言(官)苏威曾经对皇帝说:“我的先人常常告诚我说,只要熟读《孝经》,就足以立身治国,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皇帝也认为苏威的话是对的。何妥进言说:“苏威所读之书,(并)不止(孝经》(一种)。他的父亲如果真说过这话,(那么)苏威(就是)不听从父亲的教诲,他这是不孝;如果(他父亲)没有说过这话,这是当面欺骗陛下,他这是不忠诚。既不忠诚又不孝顺的人,凭什么来侍奉皇上?况且孔夫
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读《诗经》的话,就无法言读;不读《礼记》的话,就无法立身。’怎么能容忍苏绰教导儿子却违反圣人的古训呢?”苏威当时兼任五个职位,皇帝非常亲近并重用他。何妥趁机进言苏威不可信任。奏章进呈给了皇帝后,苏威非常怀恨何妥。此后,皇帝让何妥考核审定音律。
此前,太常所传授的宗庙雅乐,几十年间只传授大吕之乐,(而)废止黄钟之乐。何妥认为这与古代的风格趣味大相背离,于是奏请使用黄钟之乐。皇帝下诏让公卿们讨论这件事,采纳了何妥的意见。六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当时有(到龙州)游学的人,何妥都为他们讲授(经典),教导他们。何妥还撰写了《剂史藏》,刻在龙州城门外的石头上。他在职三年,因病请求返回,皇帝下诏同意。又主持学习事务。当时皇帝让苏菱在太常,参与议定音律。苏菱有所建议,朝中之士大多听从他,只有何妥不同意,常常评说苏夔的短处。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大臣们评议,朝臣们大多排斥何妥。何妥再次呈上密封的奏章,大多是评论时政的得失,并指摘、斥责当代的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都因此获罪。(何妥)被授予伊州刺史的职位,没有成行,不久担任国子祭酒。最后死于任上,谥号肃。何妥撰有《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这些书籍并行于世。


相关阅读
1 曹彦约传原文_曹彦约传翻译赏析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曹彦约曾跟随朱熹讲学,历任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县令,他为乐平县知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曹彦约为澧州知州,还没 【查看全文】

2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 【查看全文】

3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李含传》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 【查看全文】

4 雪不台传原文_雪不台传翻译赏析

雪不台,蒙古部族人,姓兀良罕氏。太祖七年,蒙古军攻桓州,雪不台率兵先攻入城。十一年与灭里吉部众战于蟾河,大破其军,占有其地。随太祖征回鹘,回鹘国王逃亡,雪不台率众 【查看全文】

5 谢方明传翻译赏析_谢方明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 【查看全文】

6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阅读答案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薄,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