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三国志·邓芝传》

发布时间: 2020-01-04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十四年卒。
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节选自《三国志·邓芝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B.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C.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D. 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先: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主”“先帝”。
B.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朝开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的首要长官为尚书。
C. 薨:《礼记》记载“诸侯死曰薨”,文章中“先主薨於永安”说明刘备在蜀时并未称帝。
D.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属于这种文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芝老当益壮,择主而侍。他七十多岁先投奔张裕,再投奔庞羲,最后投奔到先主刘备手下,官至尚书。
B. 诸葛亮有远见且善用人。先主刘备去世后,他担心孙权会生变,便决定派邓芝出使东吴,最后使孙权狐疑消失。
C. 邓芝有智谋、善言论。他出使东吴,详细分析了吴蜀联合之利和吴依附魏的弊,劝说孙权,终于使孙权绝魏联蜀。
D. 邓芝善带兵、生活节俭。邓芝带兵赏罚分明,体恤士卒;衣食的费用都来自自己为官的俸禄,不置办私产,家无余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2)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


10. D    11. C    12. A 
13. (1)先主外出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
(2)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建立友好的关系。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召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请求晋见孙权,说。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这段话是说“孙权于是接见他,对他说:‘我的确想与蜀国和亲,但是耽心蜀主年幼,蜀国弱小而外敌强势相逼,如果被魏国欺凌,则不能自我保全,因此心存犹豫’”,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权”“之”“芝”“孤”“蜀”“蜀主”“国”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
A项,“不自保全”是“为魏所乘”的结果,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且“保全”意思是“保住使不受损失”,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所以应在“保全”后断开,排除A项;
BC两项,“和亲”意思是“和睦相亲”,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且“然”意思是“然而”,表转折,“然”表转折的时候一般放在句首,所以“亲”和“然”之间断开,排除BC两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说明刘备在蜀时并未称帝”错误,刘备在蜀时已称帝,是蜀汉开国皇帝。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他七十多岁先投奔张裕……”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意思是“张裕对邓芝说:‘您年过七十后,官至大将军,并能被封侯’”,文中是张裕说邓芝七十岁后会发达,而不是邓芝七十岁后投奔。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出”,外出;“至”,到;“与语”中省代词“之”,应为“与之语”,“语”,谈论,交谈;“奇”,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擢”,提拔。第二句中,“乃”,于是;“修好于权”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权修好”,“于”,和,“修好”,建立友好关系;“狐疑”,犹豫不决;“不时”,没有及时;“表”,名词做动词,写奏表;第一个“见”,召见,第二个“见”,晋见。

文言文翻译:
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汉司徒邓禹的后人。汉朝末年进入蜀地,当时无人了解和起用他。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前去请他相面,张裕对邓芝说:“您年过七十后,官至大将军,并能被封侯。”邓芝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十分喜好人才,于是前去依附他。先主刘备平定益州,邓芝作郫县邸阁督。先主巡视到郫县,和邓芝交谈,对他的知识才干大感惊奇,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又升为广汉太守。他作过官的地方太平清静,颇有政绩,故入朝做尚书。
先主在永安去世。在此之前,吴主孙权请求两家讲和,先主多次派遣宋玮、费祎等人回访东吴。丞相诸葛亮深恐孙权听到先主去世,会对蜀国有别的打算,不知怎么处理。邓芝进见诸葛亮说:“现在后主年幼,刚刚即位,应该派使节前往东吴与其重新和好。”诸葛亮回答说:“我考虑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今天才得到了。”邓芝问此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啊!”于是派遣邓芝前往东吴与孙权修好。孙权果然心中犹豫不决,没有及时会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写好奏文呈交孙权,说:“我今天来也是为了吴国,而不仅仅为我们蜀国。”孙权于是接见他,对他说:“我的确想与蜀国和亲,但是耽心蜀主年幼,蜀国弱小而外敌强势相逼,如果被魏国欺凌,则不能自我保全,因此心存犹豫。”邓芝回答说:“吴、蜀二国据有四州土地,大王您是当世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有重重天险可以御守,吴有三江阻隔可为屏障,将这两个长处合起来,共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吞天下,退可鼎足三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您如今如果去投靠魏国,魏国必定首先要求您去朝拜,继而想要您的太子进朝作人质,如果您不从命,他们就会找借口前来讨伐,那样蜀国也必定会随势顺流而见机行事。这样一来,江南的江山恐怕不再是大王的国土了!”孙权沉默良久说:“您所言极是。”于是自动与魏国绝交,而与蜀国联和,派遣张温回访蜀国。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属国有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征讨,很快将其首领斩杀,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邓芝逝世。
邓芝任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抚爱军士,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应,生活朴素俭节,终生不积蓄产业,家属也不免连带受饥寒,去世时家中没有任何过剩的财产。他性格刚强质朴,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因而与同僚们关系很不和谐。


相关阅读
1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5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