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王刘演字伯升,光武之长兄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5-10
齐武王演字伯升,光武①之长兄也。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墓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莽末,盗贼群起,南方尤甚。伯升召李轶等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遂自号柱天大将军,进围宛。后三日辰,破属正梁丘赐,斩首三千余。百姓日有降者,众至十余万。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威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②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伯升曰:“春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遽自尊立,为天下淮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将军张印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皆从之。圣公既即位,拜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五月,伯升拔宛。六月,光武破王寻、王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甚。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初,李轶谄事更始贵将朱鲔等,光武深疑之,常以戒伯升曰:“此人不可复信。”不受。
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清围,勇冠三军。时将兵击鲁阳,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见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劝更始并执,即日害之。
建武十五年,追谥伯升为齐武王。
论曰: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若夫齐武王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志高虑远,祸发所忽。鸣呼!古人以蜂为戒,盖畏此也。
(节选自《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有删节)
【注】①光武:光武帝刘秀。②圣公:更始帝刘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B.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C.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D.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辰,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天干名称来记时,辰时即7~9时。
B. 侯,古时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 三军,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此处泛指军队。
D. “建武十五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伯升抱负远大。他素有复兴汉室社稷的志向,广散家财结交天下豪杰,壮大力量,为以后推翻王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刘伯升信义昭著。平林后部攻打不下新野,但新野宰表示只要有伯升信物就可归降,伯升军队到后,马上开城投降了。
C. 刘伯升远见雄识。他认为刚刚打下宛城,占领区不过三百里,不能算作已经成功,一旦确立皇帝就会受到各势力的攻击。
D. 刘伯升雄勇轻信。随着他拔宛城、破王旬,威名日盛。刘秀提示他要防备刘玄,但他不听,最终刘玄找借口杀害了他。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2)志高虑远,祸发所忽。呜呼!古人以蜂虿为戒,盖畏此也。
【参考答案】
10. C   
11. A   
12. D 
13. (1)仓猝之间自行尊立皇帝,就成了天下攻击的靶子,使后来者能够趁我们疲惫(攻击我们),这不是好计策。
(2)(他)志向高,谋划长远,祸患发生是由于他的轻敌。唉!古人用蜂虿的毒刺告诫我们,大概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百姓”做“分崩”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暴虐”形容王莽,中间不能把分开,排除选项A。“连年”说的是“枯旱”,“并起”说的是“兵革”,所以“连年”后断句,“并起”后断句,排除选项B,故选C。
句子翻译:王莽暴虐,百姓分崩离析。现在枯旱连年,战乱并起。这也是天亡王莽之时,恢复高祖的帝业安定万世的良机。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选项“用天干名称来记时”错误,应该是用“地支”名称来记时。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选项“最终刘玄找借口杀害了他”错误,根据原文“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劝更始并执。”可知,是要将要杀害刘稷,伯升坚决争执反对,李轶劝更始帝拘捕他,不是“刘玄找借口”,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遽:仓猝。为:成为。敝:疲惫。(2)发:发生。戒:告诫。盖:大概。畏:怕。

参考译文:
齐武王刘演字伯升,光武弟(刘秀)的大哥。性格刚强坚毅,正直有高尚节操。自从王莽篡汉,常愤愤在胸,怀抱着恢复汉室社稷的深谋远虑,不从事于治理家中产业,倾尽家产,交结天下英雄俊杰。王莽末年,盗贼群起,南方更厉害,伯升召集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离析。现在枯旱连年,战乱并起。这也是天亡王莽之时,恢复高祖的帝业安定万世的良机。”大家都以为对。于是自号柱天大将军,进围宛城。三天后辰时打败属正梁丘赐,杀敌三千多人。百姓每天都有人来归顺,多至十多万。王莽往常就听说过伯升的威名,(现在)大为震动恐惧,悬赏能除掉伯升的赏赐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封位上公。要求长安城中官署及天下乡亭都画伯升像在门侧屋墙上,早晨起来用箭射画像。
众将开会讨论立刘氏来顺从民望,豪杰们都归心于伯升。而新市、平林的将帅们乐于放纵,害怕伯升威严明智而喜爱圣公懦弱,就事先共同策划立圣公,然后派人召集伯升,宣告他们的讨论结果。伯升说:“舂陵离宛城只有三百里,不值得当做功绩。仓猝之间自行尊立,就成了天下攻击的靶子,使后来者能够趁我们疲惫(攻击我们),这不是好计策。”将军张卬拔剑击地说:“做事多疑,不能成功。今天的决定,不能再有第二种了。”众人只得服从。圣公既已即位,任命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因为这件事豪杰们感到失望,很多人不信服。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攻下。新野县宰登上城楼说:“只要得到司徒刘公一个凭证,愿意先降。”等到伯升军到,新野宰即开门投降。五月,伯升攻克宛城。六月,光武打败王寻、王邑。从这以后兄弟威名更盛。更始君臣不能安心,于是共谋杀害伯升,光武帝十分疑虑,经常告诫伯升,最初,李轶献媚更始部将朱鲔等,光武帝就很怀疑他,经常告诫伯升说:“这个人不能再相信了。”但是伯升没有接受劝告。
伯升部将同族人刘稷,多次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当时率军攻击鲁阳,听到更始即位,发怒说:“本来起兵谋大事的,是伯升兄弟,现在更始怎么能即位呢?”更始君臣听说后心里很忌恨,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拜受。更始就与诸将陈列军队数千人,先拘捕刘稷,将要杀害他,伯升坚决争执反对,李轶劝更始帝拘捕他,当天就被杀害了。建武十五年,追赠伯升谥号为齐武王。
(范晔)评论说:大丈夫激动奋起的时候,他要达到的目的是远大的。至于齐武王不惜分散全部家财家产来厚待贤士,岂止是游侠礼待门客的做法呢!(他)志向高,计谋远,祸患发生是由于他的轻敌 。唉!古人告诫我们要警惕蜂虿的毒刺,大概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相关阅读
1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2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3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