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藻日/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疔,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5分)
(2)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5分)
10.(3分)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11.(3分)B(“古代国君、士大夫”错,应为“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
12.(3分)A(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
13.(10分)(1)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草创”“边徼”“据”,“作乱”大意1分)
(2)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得分点:“床”“膝痕”“衣冠”“楷则”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萧渊藻字靖艺,年少时树立了好的名声和形象,志向操守清雅高洁。齐永元初年,他入仕任著作佐郎。天监元年,萧渊藻被封为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任益州刺史。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萧渊藻此时还不到二十岁,他召集幕僚佐史商议,想要亲自出击焦僧护。有人认为不可以这样,萧渊藻大怒,将那个人杀死在台阶旁边。于是萧渊藻乘坐平肩车,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乱贼弓箭乱射,箭矢如雨般射向萧渊藻,跟随的士兵举起盾牌挡住射来的箭矢,萧渊藻又命令除去,因此,人心大安。乱贼就在夜裹悄悄溜走了,萧渊藻命令骑兵追杀乱贼,斩杀了数千人,于是平定了乱军。萧渊藻进封号为信威将军,被召入任太子中庶子。性格谦逊退让,不求闻达。他擅长作文赋 ,尤其喜好古体诗,但除非是在公宴上作诗文,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了小文章。一旦作成,就扔掉底稿。六年,任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一起北伐涡阳,很快就班师回京,被有关官员奏本,免去了他的官职,削减他的爵土。大通元年,迁任侍中、中护军。当时涡阳刚刚投降,就任命萧渊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在涡阳镇守。高祖经常赞叹说:“子弟们如果都能像迦叶一样,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迦叶是萧渊藻的小名。萧渊藻又被召入任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萧渊藻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皇帝命令不许他辞让。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因此门内庭中空闲寂寞,与宾客们也很少来往,太宗(萧纲)因此特别敬重喜爱萧渊藻。萧渊藻常年穿布衣、垫蒲席,不吃鲜鱼活禽,如果不是在公众场所,就不听音乐。高祖常因此而称赞他。侯景之乱发生后,萧渊藻派自己的长子萧彧率领兵士进入京城增援,城门打开后,萧渊藻被加任散骑常侍、大将军。占据京口时,萧渊藻染上流行病,他自己不作治疗。有人劝他投奔江北,萧渊藻说:“我是国家的重臣,地位特别重要,既然不能诛杀剪除逆贼,那么应当与朝廷同死生,怎么能卖身投靠异族人,而求保全自己的性命呢。”于是,他好几天不吃东西。萧渊藻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相关阅读
1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2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3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4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5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