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阵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昨”“践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善明少有才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哀,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屋舍很简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10.A(原文标点: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11.B(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
12.C(“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与原文不符)
13.1.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应辟”“秀才”“对策”“异”各1分,句意1分)
2.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横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边海”“课民”“遂”“利”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年轻的时候在僻静的地方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声后等候见他,但刘善明推辞不见。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着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他的伯父弥之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文秀投降以后,
(皇上)授予善明电骑校尉的官职,出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横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都称颂他。转任宁朔将军、巴西梓渣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沈攸之谋反,太祖很是担忧。刘善明献策说:“沈攸之不懂军事,人心离散有怨气。叛贼的根本力量已经被消灭,枝叶的力量不会长久。”平定沈攸之后,太祖把刘善明召回都城,对他说:“你论说沈攸之的事,即使是张良、陈平再世,亦不过如此而已。”于是提拔他为散骑常侍,并任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王朝建立之后,封他为右卫将军,刘善明却以生病为由推辞不接受。司空褚渊对刘善明说:“做高尚的事情,是你一直的意向。现在朝廷才刚刚重用你,怎能就学松、乔二人呢?”刘善明说:“我原本就没有做官的意思,只是碰上了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只希望舒展抱负。如今天地宽广,朝廷内才子众多,我的志向已经得以伸展,不敢沉溺于富贵。”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封他为新途伯,食邑五百户。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歌舞美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时年四十九岁。遗言要薄葬。皇上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并赐谥号烈伯。
相关阅读
1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4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5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6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