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 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 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 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 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 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 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 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10.D(“及敦构逆”必须断,排除A、C,“陛下何惜一桥”不能断开,与前面“帝怒之”呼应,排除B。)
11.C (《荆轲刺秦》中蒙嘉负责管理国君车马)
12.B (在平叛王敦时,他果断烧桥以保“社稷”,能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但在平叛苏峻时没有体现。)
13.(1)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 “谬”,伪装,假装;综,包揽;“附”,符合,顺从;句意2分)
(2)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要”通“邀”;赴,投身;“恨”,恼恨,记恨;句意2分)
翻译
温峤字太真,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学而有文才。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散骑常侍庾敳名声极大,但贪财聚敛,温峤上奏举报他,京师为之震动,人人肃然。后并举秀才、灼然两科。正值西晋倾覆,社稷崩危,宗庙祭祀将绝之际,元帝立足于江左,经略于南方。于是温峤以左长史的名义,传檄于华夷内外,上表劝元帝登基立国。后来升迁做太子中庶子。到了东宫辅佐太子,深得太子宠敬,两人建立了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后,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所以王敦对此很不满意,温峤因而自请为左司马。王敦拥兵自重,不上庭朝拜,恃强骄横不受约束。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正值丹杨郡缺少一个丹杨尹,王敦就上表让温峤补了丹杨尹之职。温峤以计回到京师后,向皇帝汇报了王敦将要叛乱的情况,请朝廷要有应变的准备。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敌兵逼进河边,果然因桥毁而不能渡河。温峤亲自率军背水与敌作战,攻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到江宁。等到事变平息,封为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明帝病重,温峤和王导、郗鉴等同时受诏委以后事。当时历阳太守苏峻收藏亡命之徒,朝廷对他不放心。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的消息,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作准备以防不测,朝廷没有答应。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反叛,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水军前往救援京师。等到京师沦陷,温峤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有人前来探望,他和探望的人相对悲泣。不多时庾亮逃奔而来,对他宣读太后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温峤说:“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怎好向天下人交待呢。”坚决不接受。当时庾亮虽是兵败投奔而来,温峤处处敬重他,分兵让他统领。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温峤开始依从了陶侃。后多次劝说陶侃,陶侃同意了,派都护龚登率兵见温峤。等乱平贼灭,温峤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4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5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