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宋书·范泰传》

发布时间: 2019-04-13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父宁,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曰:“酒虽会性,忱所以伤生。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众矣,未有若此者也。”召泰为骠骑谘议参军,迁中书侍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元显而已。泰建言以为非宜,元显不纳。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后出为东阳太守。卢循之难,泰预发兵千人,开仓给禀,高祖加泰振武将军。高祖还彭城,与共登城,泰有足疾,特命乘舆。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然拙于为治,故不得在政事之官。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时言事者多以钱货减少,国用不足,欲悉市民铜,更造五铢钱。谏曰: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佘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解国子祭酒。少帝在位,多诸愆失,上封事极谏。少帝虽不能纳,亦不加谴。元嘉二年,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泰诸子禁之,表竞不奏。三年,上以泰先朝旧臣,恩礼甚重,以有脚疾,起居艰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累陈时事,上每优容之。其年秋,旱蝗,又上表。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传于世。五年,卒,时年七十四,谥曰宣侯。
(进自《宋书·范泰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B.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C.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D.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弟,古代可指同父异母弟、表弟(即姑舅兄弟)或妻弟,现在多用内弟指妻弟,而外弟已不常用。
B. 乡侯,是朝廷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封爵列侯之一。在汉代,列侯增设了县侯、乡侯和亭侯等爵位。
C. 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D.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法由西汉时汉武帝首创,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换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泰出身仕宦,多受重用。他的父亲担任豫章太守,外弟担任荆州刺史,他不仅受到外弟推荐,还从父亲那里承袭了阳遂乡侯爵位。
B. 范泰直言上奏,不避权贵。元显专权时,他上书直陈其错误;对皇帝的很多过失,敢于极力谏言;对民间疾苦,有时也能为民请命。
C. 范泰有功于国,深受礼遇。卢循叛乱时,他打开粮仓供给粮食,受到高帝的赏识,后来多次受到提拔,因有脚病而受到朝廷特殊照顾。
D. 范泰重视教育,博学广识。他提议建立国学,不仅广泛阅读,喜好写作,也爱奖掖年轻人,勤勉不倦,撰写了《古今善言》等文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
(2)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我们相处以来,常想办法劝诫你,当你沉醉其间时,想说话却没有机会。等到现在有了机会,却又不需要说了。
(2)范泰喜欢喝酒,不拘小节,性情旷达率意自然,即使在公开的场合,也与自己的家中没有差别,高祖特别赏识和喜爱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百姓”“君”“民”“国”“本”“末”“器”“钱”“货”“功”“君民”,虚词“而”“也”“之”“为”“于”“则”,“民贫而国富”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结构相似,“于货则功不补劳”和“在用则君民俱困”结构相似,“百姓”是主语,“不足”,是谓语,“百姓不足”意思是“老百姓不富足”,主谓结构完整,意思表达清楚,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为”意思是“造”,“无施之钱”做其宾语,“为无施之钱”是个完整动宾结构不能分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老百姓不富足,国家怎能富足。没有百姓贫穷而国家却富裕的,根基不充足而枝节却富足的。如今毁坏非用不可的器物而去造无处可用的钱币,对货币来说是功劳不能弥补耗费,对实用来说则是国君和人民都陷入困境。句子可以断开为: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说法错误,结合上下文,国学在这里指国子监,是古代最高的教育机关。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他提议建立国学”说法错误,因为省略较多,在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句子主语的变化,一般而言,传记中省略的主语大多是传主,但还要小心有些比较明显不能让其担当主语的句子。文中是朝廷商议建立国学,不是范泰的建议。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游处”,相处;“相戒”,指劝诫你;“相”,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你;“戒”,劝诫,劝告;“沈湎”,指沉醉其间;“措言莫由”,想说话却没有机会;“遇”,机遇,机会;“无假”,不需要
。(2)中的“通率任心”,性情旷达率意自然;“虽”,即使;“公坐”,指公开的场合;“私室”,指自己的家中;“甚”,特别,非常;“赏爱”,赏识和喜爱。

参考译文:
范泰,字伯伦,是顺阳山阴人。父亲范宁,担任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是范泰的表弟,请奏让他任天门太守。王忱特别爱好喝酒,醉酒往往达数十天,等到清醒,他就庄重威严。范泰对王忱说:“酒虽会通性灵,但也是伤害身体的原因。我们相处以来,常想办法劝诫你,当你沉醉其间时,想说话却没有机会。等到现在有了机会,却又不需要说了。”王忱叹息不已,说:“规劝我的人太多了,没有像你这样的。”朝廷征召范泰为骠骑咨议参军,升任中书侍郎。当时会稽王的世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宫内宫外的百官请假,都不再上表给皇帝,只让元显签署就算了。范泰提出意见认为这样不恰当,元显没有采纳。为父亲守孝辞去官职,继承了父亲阳遂乡侯的爵位。后来外任为东阳太守。卢循发动叛乱,范泰预先派出一千人,打开粮仓供给粮食,高祖加封范泰振武将军。高祖(刘裕)回到彭城,与范泰一起登城,范泰有脚病,高祖特意命令让他乘轿登城。范泰喜欢喝酒,不拘小节,性情旷达率意自然,即使在公开的场合,也与自己的家中没有差别,高祖特别赏识和喜爱他。但他不善于政务,所以不能担任行政官职。高祖当了皇帝,拜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加封他散骑常侍。第二年,商议建立国子监,让范泰兼任国子祭酒。当时言事的人大都认为货币减少,国家开支不足,打算全部购入百姓的铜器,重铸五铢钱。范泰劝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如煮小鱼,救治弊端不如致力于根本。老百姓不富足,国家怎能富足。没有百姓贫穷而国家却富裕的,根基不充足而枝节却富足的。如今毁坏非用不可的器物而去造无处可用的钱币,对货币来说是功劳不能弥补耗费,对实用来说则是国君和人民都陷入困境。从实际效果来考虑,损害多而利益少。景平初年,加官特进。第二年,退休,解除了国子祭酒的职位。少帝在位,有很多过失,范泰上奏极力进谏。少帝虽然不能采纳,也没有对他加以谴责。元嘉二年,上表祝贺元正,并且陈述旱灾的情况,范泰的儿子们禁止他这样做,表章最终没有上奏。三年的时候,皇上因为范泰是前朝老臣,对他的恩德礼遇非常隆重,因为他有脚病,起居艰难,宴会接见的日子,特别允许他乘坐车驾到达座位。多次陈述时事,皇上每次都是宽容对待他。这年的秋天,发生旱灾和蝗灾,范泰再次上表章。范泰广泛地阅读书籍,喜好写文章,爱提拔奖掖年轻后生,勤勉而不知疲倦。撰写《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和文集,流传于后世。五年,去世,死时七十四岁,谥号是宣侯。


相关阅读
1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