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纮,字子纲,广陵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4-13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绒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绒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予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成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时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吴志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B.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C.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D. 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
B. 秀才即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可以参加举人考试,因避汉光武帝刘秀讳而称为“茂才”。
C.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的用人制度。
D. 笺,是个多义词,故有“笺注”“笺记”“投笺”“笺书”等说,文中指“奏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纮善于洞悉时事,择善而侍。他勤学有才,但是面对可以入仕的机会,却多次拒绝,而后才委身投靠孙策。
B. 张纮主张准确定位,各司其责。他劝谏孙策、孙权,希望他们珍惜圣体,不要逞战场之勇,而应重运筹帷幄。
C. 张纮尊重传统道义,适时进谏。出使魏期间,恰逢孙策去世,曹操欲发兵攻打东吴,他以道义规劝便止魏出兵。
D. 张纮对吴忠心可鉴,死而后已。他临终前进谏吴王,希望其能抑情损欲,求贤若渴,成就伟业,孙权感激涕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2)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曹操想让张紘劝引孙权归附自己,让张纮出京担任会稽东部都尉。
(2)并非没有忠诚贤良的臣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情,不能够任用他们罢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策”“陈(通‘阵’,战斗前线)”“纮”“主将”“筹谟”“三军”“命”“小寇”“麾下”“天”“姿”“四海之望”“国内上下”,虚词“夫”“乃”“之”“所”“也”,标志性词“曰”,“陈”通“阵”,阵地前线,作“行”的宾语,意思是“巡行军阵”,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敌”作动词,与……对阵相斗,“小寇”作其宾语,意思是“与小寇对阵相斗”,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麾下”作“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的主语,而“重天授之姿”和“副四海之望”结构相近,其中间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句子可以断开为: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秀才”在明清时期才是“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秀才”也不可以直接参加举人考试,还需要经科考选拔方可参加。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他以道义规劝便止魏出兵”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意思是“张纮对曹操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张纮对曹操不是只从道义上规劝便“止魏出兵”。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欲”,想要;“令”,让;“辅”,劝;“内附”, 归附朝廷,这里指归附曹操自己;“出”,使……出;“为”,担任;“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让张纮出京担任会稽东部都尉。(2)中的“贤佐”,贤良的臣子,贤明的辅臣;“治体”,指治国的根本;“暗于治体也”,指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胜”,克服;“其”,代词,自己的;“不胜其情”,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情;“弗”,不;“用”,任用;“耳”,句末语气词,罢了。

参考译文: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曾游学京都,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秀才,官府征召,他一概推辞不往,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委身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建安四年(199),孙策派遣张纮奉奏章到许昌皇宫,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附自己,让张纮出京担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 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霸王的大计。”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临死前,他把写给皇上的最后一封奏章交给儿子张靖,奏章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到他们治理的结果,大多没有达到理想水准。(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没有忠诚贤良的臣子,(也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私情,不能够任用他们罢了。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 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权 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人,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情欲,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相关阅读
1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2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3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4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5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6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