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陈书·姚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作,“著作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也负责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事宜。
B. 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 服阕,指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 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察勤奋刻苦,才华出众得人称赞。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很早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就在宜猷堂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
B. 姚察善于管理,恢复经济造福百姓。原乡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他担任县令后,减轻赋税徭役,鼓励百姓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C. 姚察擅长写作,多得举荐编写史书。先有杜之伟举荐他为佐著作,一起撰史书,后有徐陵引荐他任史佐;元帝下诏书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
D. 姚察位居显要,拒收财物清廉俭朴。他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拒收一门生送来的布匹;还给家人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答
10. D“咸相倾慕”的对象是姚察,因此要与“沛国刘臻”断开,排除A项、C项。“疑事十余条”都是“访”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项。句意:江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
11. C “指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错误。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居丧,是失去所爱的人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他对本人来说越重要,那么痛苦会越深。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12. C“元帝下诏书”理解错误,应该是“隋文帝”。文中是“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诏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完梁、陈两代史。
13. (1)姚察经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减省下来分给弟弟妹妹们,自己只把粗劣的饭菜当作美味。在荒年离乱中,他坚持学习不曾荒废。
(“减”,减省; “甘”,意动,以……为美味;“藜藿”,指粗劣的饭菜;“笃”,坚定,坚持。句意一分)
(2)这个门生恭敬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礼物,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了。
(“逊”,谦逊;“冀”,希望,希冀; “伏事者”,属下;“馈遗”,赠送,送礼。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其它的游戏,从来不经意。勤奋刻苦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作文章了。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演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所称道。等到梁简文帝继位,更是以超越常礼的礼节对待姚察。起初担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遭遇梁朝亡国战乱,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裹人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吃。姚家常常经过艰难险阻,寻找供养家人的财物,粮食才能维持没断。他又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们,以至于亲朋戚友断粮少食的都予以照顾,自己只有以食野菜为美味了。在战乱期间,勤奋读书学业依然没有荒废。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当时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跟随他一起撰史。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当时领著作,又引荐他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我不如他啊。” 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左通直。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江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僧垣流亡到垦宣,姚察粗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除丧服,后主因为姚察瘦弱,怕他到远方奔丧伤害身体,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致丧。不久以忠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东宫通事舍人。姚察一心想守完父丧,一次又一次地陈情辞让,都得不到允许。不久命他知着作郎事。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姚察连连守丧,加上斋素日子长,从除丧服后,又添了喘病。后主曾单独召见,看到姚察骨瘦如柴,不禁伤感。姚察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姚察对他说:“我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请不要如此烦劳。”这个门生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以清心洁行的标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隋文帝下韶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完梁、陈两代史。大业二年,死于东都,遗命薄葬,一定要遵从省俭。朝廷吊唁,助丧物品很丰厚。
相关阅读
1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2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3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4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5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6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