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言太子短于王 ②而君幸于赵王
B. ①与楚夹汉水而陈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 ①为我谢申包胥曰 ②侯生乃谢客就车
D. ①王乃反诛我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者,有太傅、少傅之分。文中“太傅”指辅佐太子的人。
B. 石,古代计量单位。至汉代时,因郡守俸禄二千石,世人以“二千石”代指郡守。
C. 公子,先秦诸侯之子,身份尊贵,如魏公子信陵君。后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D. 舍人,此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常设,无职位,如战国时蔺相如曾做舍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命运多舛。他的父兄被楚平王囚禁杀害,自己被楚国追杀,逃亡他国挣命,最终为谗言陷害,自刎而死。
B. 伍子胥谋略出众。阖庐占领舒地后想乘胜进兵郢都,伍子胥加以劝阻;时机成熟后,阖庐听取其计策攻占郢都。
C. 伍子胥隐忍刚戾。受到楚王迫害,他隐忍负重流离多年;随吴军攻入郢都后,他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雪恨。
D. 伍子胥富于远见。他临死前预言夫差重用奸臣诛杀忠臣,终将为越国所灭;九年后勾践灭吴,验证了他的说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2)嚭与子胥有隙,谗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答
10. D
11. D
12. B
13. (1)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僇”意思相近即可)
(2)伯嚭和伍子胥有矛盾,就说他的坏话,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
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辨析方法:关注虚词的词性的差异;关注其不同位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于”:①介词,引出对象;②介词,表被动,被。
B项,“陈”:①动词,排兵布阵;②动词,陈列,拿着。
C项,“谢”:①动词,告诉;②动词,辞别。
D项,“乃”:副词,却,竟然。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无职位”错,“舍人”是古代官职名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伍子胥加以劝阻”错,根据原文“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伐楚,拔舒,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可知,加以劝阻的是孙武,不是伍子胥。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故”,原来;“北面”,面向北、称臣;“事”,侍奉;“至于”,到;“僇”,侮辱;“此岂……乎”,这难道……吗;“其”,加强反问语气。第二句关键点:“隙”,隔阂、嫌隙、矛盾;“谗”,说坏话;“微”,没有。
参考译文: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兄弟伍尚都很贤能。楚平王派伍奢做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于是平王发怒,囚禁并杀害了伍奢、伍尚,又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使臣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臣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后来和建的儿子胜一同逃奔吴国。按照楚国的法令,有抓到伍子胥的就赏赐五万石粟米。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二公子领兵袭击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自立以后,和伍子胥共同策划国事。阖庐三年,就发动军队和伍子胥攻打楚国,攻克了舒地,阖庐想趁机进兵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疲惫了,不可(出兵),暂切等待吧。”(阖庐)就收兵回国。九年,子胥对吴王阖庐说:“楚国将军贪财,并且唐国和蔡国都怨恨他。大王如果一定要大规模地进攻楚国,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帮助才行。”阖庐听从了他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和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五次交战后,最终打到了郢都。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楚国大夫申包胥派人去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真的太过份了!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说:“替我告诉申包胥说,我特意逆情背理地行动。’”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出兵迎击,在姑苏打败吴军,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任用伯嚭做太宰。伯嚭和伍子胥有矛盾,就说他的坏话,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于是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去自杀吧。”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谗言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竟反来杀我。”于是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并且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过后九年,越王勾践终于灭掉吴国,杀死吴王夫差,又杀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他的国君,接受外国的贵重贿赂。
相关阅读
1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2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3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4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5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6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