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汉书·翟方进传》

发布时间: 2020-02-18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邓。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 右方进。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吏二千石,不遵礼仪,轻慢宰相,堕国体,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臣请免勋。”上从之。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生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 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其见任如此。
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缢。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賜异于他相故事。 谥曰恭侯。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B. 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C. 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D. 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事:旧指官吏到职办公,即上任。和它同义的还有常见的“用事” “致仕”等。
B. 故事:和今义不同,古义指旧日制度,旧例。文中“礼赐异于他相故事”说明皇上更看重他。
C. 文学:现指人文学科之一。西汉时也曾作为一个官名,负责监管学校一类机构。
D.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翟方进才能卓著,勤于治经。虽家世微贱.但他勤于研习经学,又通法律条文吏亊,办事公正,深受皇上器重。
B. 翟方进不恃恩宠,严于律己。他和皇上外戚淳于长关系极好,后来因淳于长获罪被诛,皇上并未怪罪与他,他依然自责请罪。
C. 翟方进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朝中大臣涓勋对其无礼无节,他毅然上奏,阐明理由,请求罢免。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D. 翟方进少年失怙,隐忍坚强。他小的吋候,父亲去世,成为孤儿,又遭人辱骂,经别人指点,通过学经改变一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10. B    11. A    12. C 
13. (1)胡常算是前辈,而名声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心中妒忌他的才能,议论时毁短方进。
(2)你虽然也同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说过,早上的错误晚上能改,君子也会赞许的。你疑忌什么呢?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方进(人名)”“诸生”“常(人名)”“疑难”“说”“宗”,虚词“之”“其”,再结合本句意思:方进知道了,派门下诸生到胡常那里,问疑难问题,便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时间长了,胡常知道方进的宗旨在谦让自己。句子可以断开为: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故选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和它同义的还有常见的‘用事’‘致仕’等”说法不正确,“致仕”是退休之意,不是指官吏到职办公,即上任。故选A。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朝中大臣涓勋对其无礼无节,他毅然上奏,阐明理由,请求罢免”说法错误,原文中方进检举涓勋是因涓勋对其他大臣无礼。故选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先进”,前辈;“出……下”,在……之下;“害”,妒忌;“不右”,右,尊崇,崇尚。不右,不尊崇,不崇尚。可意译为“毁短”。(2)句中:“交通”,交往;“传”,经传;“何疑”,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疑何”,疑忌什么。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家里世世代代卑微贫贱,到方进父翟公,好学,做过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丧父独自学习,供职太守府小史,号迟钝办事慢,多次被掾史责骂。方进伤心难过,于是向汝南 蔡父相请教自己能做什么。蔡父认为他的形貌很不同一般,对他说:“你有封侯骨相,应从经术前进,努力学习诸生学问。”方进已经厌为小史,听蔡父话,心里大喜,借病回家,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经。过了十多年,研习经学,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称赞他。两三年后,选拔明经,升为议郎。
此时老儒有清河的胡常,与方进同学经术,胡常算是前辈,而名声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心中妒忌他的才能,议论时毁短方进。方进知道了,派门下诸生到胡常那里,问疑难问题,便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时间长了,胡常知道方进的宗旨在谦让自己,内心不安,此后在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颂方进,于是两人关系和睦友好。
方进刚任职,而涓勋也刚任司隶,不肯拜见丞相、御史,后来朝会见到他们,礼节又傲慢。于是方进检举并上奏他的情况,说:“臣听说国家兴盛,尊敬贵者敬重长者,爵位上下之礼,是王道纲纪。涓勋二千石,不遵守礼法,又轻慢宰相。毁坏国家的体制,扰乱朝廷的秩序,不宜处在这个位置上,臣请免去涓勋职。”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翟方进智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天子很器重他。开始,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能谋议做九卿,刚任职,方进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并举荐他。等淳于长犯大逆罪当诛,和淳于长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皇上因方进是大臣,又一向看重他,为他隐讳。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皇上回答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其罪,你虽与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说过,早上的错误晚上能改,君子也会赞许的。你疑忌什么呢?”他如此被信任。
担任丞相九年,遇到灾年,皇上责问,方进当天就自杀了。天子亲自几次吊丧,礼仪恩赐不同于其他丞相。谥号曰恭侯。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6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