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确传原文_蔡确传翻译赏析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他的父亲时搬到陈州。蔡确有智慧,崇尚气节,不拘小节。他考中进士,调为州司理参军,因受贿被告到上级。转运使薛向巡视部属,考察刑政时,想治他的罪,见他仪表秀伟,召他谈话,认为他不寻常,更宣扬他的名誉。韩绛为陕西宣抚使,看到他写的乐语,认为他是人才,就推荐给他的弟弟开封尹韩维,让蔡确任管干右厢公事,韩维离开后蔡确才到任。按规定属吏应在公庭谒见长官,蔡确不肯,接任的开封尹刘庠责问他,蔡确说:“唐代藩镇自设僚属,才有这个礼节;现在我们都侍奉皇上,是同僚,即使是旧的规定也可不用。”就请求解除官职。

  王安石推荐蔡确,蔡确转为三班主簿。由于邓绾的荐举,他任监察御史里行。王韶在熙河兴治边事,借了很多公钱,秦帅郭逵弹劾他,皇上诏命让杜纯审察核实。王安石不接受杜纯的调查报告,重派蔡确审核,蔡确迎合王安石的意旨替王韶开脱,郭逵、杜纯都受到责问。蔡确善于观察君主的意图,当时,他知道神宗已讨厌王安石,就王安石乘马进入宣德门同卫士比赛这件事,蔡确立即上书论奏王安石的过错来谋求恩宠。蔡确被加官为直集贤院,升为御史知杂事。

  范子渊疏导黄河工程,知制诰熊本巡视后认为不对,被范子渊所诉讼,蔡确弹劾熊本附会文彦博,熊本被罢官,蔡确代替他任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三司使沈括拜见宰相吴充谈论免役法,蔡确说沈括为朝廷大臣,见朝廷法令有不当之处,不公开讲而对执政私下谈论,是认为王安石已离开朝廷,新法可以动摇。沈括因此获罪被贬为宣州知州。

  开封审理相州百姓的诉讼,事情牵连到判官陈安民,陈安民让他外甥文及甫向吴充的儿子吴安持求援,文及甫,是吴充的女婿。蔡确说事关大臣,不是开封府可以了结的,于是就转到御史台。这时官司出现在皇城,判定的事情多不与事实相应。中丞邓润甫、御史上官均考察后,和开封府的官司一样。王王圭奏请派蔡确到御史台参与办案,蔡确罗织罪名定案,邓润甫、上官均不能控制,就秘密奏论蔡确残酷掠夺囚犯。蔡确探知后,就弹劾邓润甫、上官均包庇罪犯,并假装派官吏为使臣去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囚犯称冤,就折磨他。皇上也怀疑他滥用刑,连续派谏官和内侍审查,罪犯都害怕,说不冤,于是邓润甫、上官均都被罢官,而蔡确担任中丞,还负责司农寺,凡是常平、免役法都成于他手。

  太学生虞蕃诉讼学官,蔡确十分明白这个案子,他牵连进许多朝官,从翰林学士许将以下都被逮捕,让狱卒使他们睡在一起,吃饭和上厕所都在一个屋,在前面放一个大盆,把粥饭饼肉扔在里面,用勺搅拌,就像分给狗和猪似的分给他们吃。逮捕很久也不审问,有幸受审,又没有一件事不被迫承认的。他于是就弹劾参知政事元绛受囚犯的请托,元绛被贬出朝任亳州知州,蔡确取代了他的位置。蔡确由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都是靠兴起狱讼夺别人的位置而当上的,士大夫交口唾骂,而蔡确还自鸣得意。

  吴充多次对皇上讲新法没好处,想稍微废除那些过分的条法。蔡确说“:曹参和萧何有矛盾,到他为丞相时,仍遵循萧何的主张。现在新法是陛下所建立的,怎能允许一个人怀怨而破坏它。”新法仍旧不改变。

  元丰五年(1082),蔡确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当时富弼在西京,对皇上说蔡确奸邪不应重用。蔡确任宰相后,多次兴起罗织别人罪名的案件,官僚士大夫十分害怕不敢稍有举动。起初议论官制,大致仿照《唐六典》,不论事情大小,都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分班奏事,权归中书省。蔡确对王王圭说:“您任宰相时间这么长,一定能得到中书令的官职。”王王圭深信不疑。蔡确又对皇上说“:三省长官位置太高,不用设令,只让尚书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中书、门下两省侍郎就可以了。”皇上应允。所以蔡确名义上是副相,实际专权,王王圭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只能拱手听命而已。皇上虽按次序以王王圭、蔡确为宰相,但对他们不太尊重,多次因为小过失对他们罚金,每次受罚就去宫门谢罪。宰相受罚金去宫门谢罪,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认为这事可耻。

  哲宗即位后,蔡确转为左仆射。韩缜为宰相掌管中书,用他的两个侄子为列卿,蔡确暗示御史中丞黄履弹劾韩缜。皇上才向三省下诏,凡是取旨的事和台谏官的章疏,都要由执政同时上奏拟定,不专归中书掌管。这是蔡确害怕失去权力,又重改官制。

  蔡确任永裕山陵使,灵车出发的晚上,他不在外住宿,在路上又不侍从,回来后,又不辞去山陵使的职务。御史刘挚、王岩叟接连攻击他,说蔡确有十条应该罢去的理由“:在熙宁、元丰时期,蔡确由始至终都参与了当时制造的冤案和苛政;到如今才稍微对人说:‘蔡确当时哪敢说什么!’他的意图是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反把过错归于先帝了。”司马光、吕公著被任用后,免去烦重、苛虐的条法,蔡确说都是他自己建议的,更不被公论所容,太皇太后仍不忍心立即罢斥他。元元年(1086)闰二月,蔡确才被罢为观文殿学士、陈州知州。第二年,因他弟弟蔡硕的事被削夺官职,转到安州,又转到邓州。

  当初,神宗病重,王王圭商议立皇太子的事,蔡确和同僚们都在旁边,知道情况。蔡确见自己已得罪世人,就暗中同章、邢恕等合谋,说王王圭心怀异志,全靠他蔡确的拥戴保护,王王圭的阴谋才没得逞。蔡确任山陵使时,韩缜告发他,但事情被逐渐地纷扰。蔡确失势后,更加怨恨,邢恕又替他往来造谣,有见识的人忧虑,没有弹劾他。

  蔡确在安陆,曾游览车盖亭,并赋诗十章,汉阳知军吴处厚上奏,认为这些诗都涉及到对朝政的毁谤,认为蔡确用郝处俊在上元年间劝谏唐高宗想传位给武则天的事,来指斥太皇太后,吴处厚的话十分切中要害。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接连上奏请求治蔡确的罪。皇上下诏让蔡确自己解释,蔡确替自己申辩的十分完备。刘安世等又说蔡确的罪状显明,不用申辩,这是大臣在包庇他。于是就贬蔡确为光禄卿,分管南京,再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宰相范纯仁、左丞王存因在太皇太后面前替蔡确讲情,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因不弹劾蔡确,中书舍人彭汝砺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他们都获罪被罢官。蔡确后来在贬所去世。

  绍圣元年(1094),冯京去世,哲宗去祭奠。蔡确的儿子蔡渭,是冯京的女婿,在丧礼中向哲宗诉冤。第二天,哲宗下诏恢复蔡确为正议大夫。绍圣二年,赠蔡确官职为太师,谥号“忠怀”,派中使保护他的坟墓,又在京城赏给他宅第。崇宁初年,蔡确在哲宗庙一同受到祭祀。蔡京请徽宗写“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赏赐给他家。蔡京和太宰郑居中不合,郑居中因遭家丧而离职,蔡京怕他被重新起用,郑居中是王王圭的女婿。当时蔡渭改名为蔡懋,蔡京让他重管先前的政事,来阻止郑居中,于是追封蔡确为清源郡王,皇上亲自书写他的碑文,立在墓前。蔡懋被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蔡确的二儿子蔡庄为从官,蔡确的弟弟蔡硕,被赠为待制,他的女儿都被超升封爵,众女婿都当了官,贵宠震动当世。

  高宗即位后,下诏列举群奸的罪状,贬蔡确为武泰军节度副使,把蔡懋流放到英州,把给蔡确的一切恩惠全部削夺,天下称快。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