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迥传原文_晁迥传翻译赏析

晁迥字明远,世代都是澶州清丰人,从其父亲晁亻全开始,全家迁移到彭门。晁迥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改任将作监丞,不久升任殿中丞。由于将监牢罪犯判为死罪有所过失,被解除二官。又恢复将作丞,监管徐州、婺州二州的税收,升任太常丞。真宗即位,由于宰相吕端、参知政事李沆的推荐,提升为右正言、直史馆。向朝廷敬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敬献《理枢》一篇。召见应试,授予右司谏、知制诰,判尚书刑部。

  真宗北征,雍王赵元份留守京城,晁迥又任右谏议大夫,为判官,升翰林学士。不久,知审官院,任明德、章穆两处园陵的礼仪使,共同撰修国史。主管大中祥符元年(1008)贡举。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晁迥与太常详细制定礼仪诠释,多次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出使契丹,归国后,上奏《北庭记》,又被加封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晁迥敬献《玉清昭应宫颂》,他的儿子晁宗悫继续敬献《景灵宫庆成歌》。真宗说:“晁迥父子同时敬献歌颂,这是官员中间的一件美事。”

  国史修成后,提升为刑部侍郎,进京接受皇旨。这时朝廷正制定礼仪条文,各种诏令大多出自晁迥之手。曾在晚上应召问对,真宗让内侍举烛送晁迥返回。正当炎夏酷暑,为除去晁迥晚上值班殿堂,让晁迥三五天才去一次朝廷,晁迥认为没有惯例,于是听命等待到秋天返回朝廷。升为兵部侍郎,请求分掌西京,特地授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朝廷给其一子赐官河南,以便就近赡养。

  仁宗即位,升为礼部尚书。任职六年,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太子少保退休,给予全部俸禄,每年像学士一样给予赏赐。天圣(1023~1032)年间,晁迥八十一岁,仁宗在太清楼设宴召见,免掉舞蹈。晁迥的儿子晁宗悫为知制诰,侍奉其父一起参加宴会。晁迥坐在御史中丞的南边,和宰相大臣们同被赐予皇帝的飞白大字。宴会完毕,得到仁宗的大量赏赐,担任太子少傅。后来又在延和殿被仁宗召见,仁宗用《洪范》中下雨与日出的对应来询问晁迥。晁迥说“:今年各种灾变不断发生,这是上天用来警告陛下的,希望陛下整顿朝政,来符合上天旨意,这样或许可以变灾难为吉祥。”不久敬献《斧》、《慎刑箴》、《大顺》、《审刑》、《无尽灯颂》共五篇。感染疾病,谢绝人来探望,不服药,穿着官服戴着官帽而死,终年八十四岁。朝廷罢朝一天,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元”。

  晁迥擅长吐纳养生之术,精通佛道典籍,以经传傅致,成一家之说。晁迥性格开朗,待人平易,为政宽简,坚持真理,即使是权贵之势也不能使他屈服,做官行事,从来没有心怀私情而陷害别人。真宗多次称赞他是好学长者。杨亿曾经说晁迥所作的上书制命没有过度褒扬之词,符合代言的体裁,晁迥喜欢评判纠正经史文籍中的疑义,搜求珍藏各种古字。有人对晁迥说术命,晁迥回答说:“人的命运是自然的职分,是一种天命。对天命以欢乐之心对待而不忧郁,这是了解天命。推究天理安于现状,是托付天命,又何必预先知道未来的结果呢?”晁迪写的《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耆智余书》、《随因纪述》、《昭德新编》各三卷。他的儿子晁宗悫。


相关阅读
1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