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根传原文_魏兰根传翻译赏析

魏兰根,字兰根,魏收的族叔。他的父亲魏伯成,任中山太守。

  兰根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才能卓著,机警敏捷,又有识见。离家出仕,任北海王国侍郎。母亲去世,守丧时以恪守礼仪出名。他即将葬母,常山郡境内原先有董卓祠,祠内植有柏树,兰根认为董卓是汉代国家凶恶的叛逆,不应该到今天还保留他的祠宇,便报告刺史,请求砍伐柏树,为母亲做棺木。周围的人说董卓会显灵降罪,他毫不畏惧。他的父亲去世,他在墓旁建房居住,自己背土垒成坟墓,痛苦忧虑到几乎使自己丧生。

  正光末年,尚书令李崇任大都督讨伐蠕蠕族,任兰根为长史。他劝说李崇:“边境各镇控制的地方很长很远。过去刚设置时,由于地广人稀,将领有的是从中原征调来的大姓的子弟,有的是朝廷大臣安排的心腹爪牙。若干年以来,有司隐瞒事实,将这些戍边将士称为府户,役使起来就像国家养的军户一样,官配婚姻,只叙年齿,不问门第,以致使他们都逐渐失去了清流的身份。而他们原来的家族,都很荣耀显赫。前后对比,理所当然地愤懑怨恨。应该将镇改为州,分别设置郡县。凡是府户,都免为平民。做官的顺序,仍按过去的规定。这个办法如能实行,国家就没有北顾之忧。”李崇奏报给朝廷,事情被压了下来。

  孝昌初年,他任岐州刺史,跟随行台萧宝夤打破宛川。俘虏了那里的人民当奴婢,萧宝夤赏给兰根十个美女,他推辞说“:这个县紧靠强大的敌人,所以背叛。现在应当体恤他们的饥寒,怎么能让他们做奴隶?”于是,他把美女都送回家。他管辖的州内麦子大多长出五个穗。邻州的田鼠成为灾害,却不到岐州境内为害。萧宝夤在泾州失败,岐州有人囚禁了兰根向敌兵投降。萧宝夤兵威重新振作。岐州城的百姓杀死敌人派来的刺史侯莫陈仲和,推举兰根重新任刺史。朝廷因兰根深得西部百姓的爱戴,加封他为都督泾、岐、东秦、南岐四州诸军事,兼四州行台尚书。

  孝昌末年,河北流亡到外地的人向南迁移,朝廷命兰根兼尚书,派往齐、济、二衮四州安抚,并为流民设置郡县。他的外甥邢杲在青州、光州之间造反,朝廷命他去安抚慰劳。邢杲不接受招安,兰根便跟随元天穆前去讨伐。归来后,被封为中书令。

  孝庄帝准备诛杀朱荣,兰根将消息泄露给他哥哥的儿子魏周达,周达告诉了朱世隆。朱荣被杀死后,兰根十分忧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时,应诏王道习被孝庄帝信任,兰根便托他说情,请求率兵外出立功。朝廷命他为兼尚书右仆射、河北行台,在定州率领招募来的乡勇,准备防守井陉。他被朱荣的将领侯深打败,逃奔渤海依附高乾,高乾兄弟颇有义举,将他接纳。神武帝高欢因他过去很有威望,对他礼遇颇深。中兴初年,命他为尚书右仆射。

  高欢即将进入洛阳,这时,朝廷的废立大事还没有决定,命兰根去察看节闵帝元恭。元恭神采高旷英明,兰根怕以后的情况不好预测,便与高乾兄弟以及黄门侍郎崔一起谒见元恭。高欢不得已,便拥立孝武帝元修。太昌初年,他被加封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钜鹿县侯,他奏报朝廷,请求将爵位授给他哥哥的儿子魏周达。他既参与了拥立新帝的大事,官位为尚书令的副贰,朝廷又追记他在岐州刺史任上的功勋,封他为永兴侯。高乾被处死后,他心中害怕,因生病免于追究。天平初年,上表说自己病重,朝廷同意他以开府仪同的身份还乡。武定三年(545)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徒公,谥号为文宣。


相关阅读
1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