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谐传翻译赏析_元谐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元谐,河南洛阳人,世世代代富贵显赫。
  元谐生性豪爽,有气节,有风度。
  年少时与隋高祖一起在国子监读书,非常友爱。
  后因军功,升任大将军。
  等到高祖任北周丞相,召他为近臣。
  元谐对高祖说:“你没朋友相帮,就像洪水里的一堵墙,太危险了!请您注意努力啊!”尉迟迥作乱造反,派兵进犯小乡,高祖派元谐打败了他们。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让,皇上对元谐笑着说:“水里的墙到底怎么样?”于是赏赐酒宴,极尽欢乐。
  元谐升任上大将军,封乐安郡公,食邑千户。
  奉诏参加修改律令。
  当时吐谷浑进犯凉州,皇上下诏任元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竣、元浩等步兵、骑兵几万反击敌人。
  皇上告谕元谐说:“您受朝廷委派,总领雄兵向西挺进,本欲自保边境,保全百姓,并非贪图他人疆土,祸害远方人民。
  王者的军队,旨在推行仁义。
  吐谷浑贼人若到边界,您应晓以德义,给以教导,谁敢不顺服?”当时贼将定城王钟利房率骑兵三千渡过黄河,连结党项。
  元谐率兵出鄯州,赶到青海,切断了他的归路。
  吐谷浑率兵抵抗元谐,相遇于丰利山。
  贼人骑兵二万,与元谐大战,元谐打败了他们。
  贼人驻兵青海,派太子可博汗率骑兵五万掩袭官军,元谐迎头痛击,打败他们,并追击三十多里,斩杀、生擒数以万计,贼人十分惊恐。
  元谐于是派人送上书信,晓以利害,吐谷浑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所部来降。
  皇上十分高兴,下诏书说:“褒奖才士贬抑庸人,有闻于前代。
  元谐有见识,很机敏,文韬武略,誉满朝野。
  申张国威,开拓疆土,其深谋远虑和高尚气节,真是很符合我的心意。
  应该予以礼遇,并赏及后人,现封元谐为柱国,另封一子为县公。”元谐拜受宁州刺史,很有恩威。
  但他刚愎自用,好排斥人,不能得到高祖近侍的欢心。
  他曾对皇上说:“我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讨他人欢心。”皇上说:“应该始终坚持这么做。”后因公事免职。
  当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与元谐一样,都被免职,二人每每互相往来。
  胡僧告元谐、王谊谋反,皇上调查此事,并无谋反证据,皇上安慰并放了他。
  不久,王谊被杀,元谐渐渐被疏远猜忌。
  但因元谐是高祖登基前的朋友,所以每每请他上朝,皇上对他的恩典和礼遇并无亏损。
  一次皇上大宴百官,元谐进言说:“陛下恩威远播,我请求让突厥可汗作侯正,让陈叔宝当令史。”皇上说:“我平定陈国,以讨伐罪人,安慰人民,并不是想耀武扬威于天下。
  你的奏请,很不符合我的本意。
  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能封侯!陈叔宝昏然如醉,怎么能驱使他为国效力?”元谐默默而退。
  几年后,有人告元谐和他的从父弟上开府元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人谋反。
  皇上下令调查此事。
  有关部门上奏说:“元谐谋划让祁绪率党项兵,准备切断巴、蜀道路。
  当时广平王杨雄、左仆射高赹二人掌权,元谐想用谗言赶走他们。
  他说:‘左执法星动已经四年了,一上奏章,高赹必死无疑。’又说:‘太白犯月,光芒相照,这征候主杀大臣,杨雄必当应征被杀。’元谐曾与元滂一起拜见皇上,元谐私下对元滂说:‘我是主人,殿上的那个人是贼。’让元滂望气,元滂说:‘他的云气好像是蹲狗走鹿,不如我们的云气有福有德。’”皇上大怒,元谐、元滂、元鸾、元绪一并被杀,并没收家财,令其家人为奴。


相关阅读
1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2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3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4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