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发布时间: 2019-01-25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朗陵令,知名当世。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官令。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或,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以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妾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荀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B.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C.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D.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明清时期“孝廉”是对举人的雅称。
B.“河朔”中“河”指黄河。“河朔”在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C.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的去世。
D.“谥”,即谥号,一般是评价其人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的一种或褒或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彧才能卓异,受人看重。他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很看重他。追随曹操后,曹操更是夸他是自己的张良。
B.荀彧善于谋略,知人善任。他深得太祖信任,太祖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商量。荀彧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而且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是称职的。
C.荀彧目光敏锐,洞察人心。太祖被张绣打败后,看了袁绍的信很生气,行为举止与平索不同。众人认为是因为败于张绣,他则认为太祖有更深的忧虑。
D.荀彧明辨时局,见识过人。他将太祖与袁绍进行比较,认为太祖具有度量、谋略、武力、仁德等优势,只要用好这四大优势来辅佐天子,扶义征伐,必获他人追随。
13.把下列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
(2)乃幽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无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5分)

10.D(“九锡”,“锡”通“赐”,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或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备物”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九锡”和“备物”相连,表最高礼遇,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匡朝”和“宁国”都是“太祖兴义兵”的目的,中间不可断开,且“爱人以德”即“用仁德爱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全句的意思: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进爵封为魏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太祖特殊功勋,暗自咨询荀彧。荀彧认为太祖本是兴举义兵以匡扶朝政使国家得到安宁,秉承忠贞的心里,保持退让的真诚;君子用仁政爱人,不应该这样。)
11.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有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而科举考试是隋唐及明清时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
12.B(C项“荀彧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而且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是称职的”错误。原文是“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是“太祖认为荀彧知人善任,所推荐的人是称职的,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兵败逃亡”的意思。重点注意“唯”字。)
13.(1)再说普通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庸人”、“羞之”、“请”各1分,文意2分)
(2)(单于)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下)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去。(“幽”、“绝不”、“雨”各1分,文意2分)

【附参考译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氏。祖父荀淑任朗陵令。荀彧父亲荀绲,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担任司空。
荀彧小时候,南阳何颙感到荀彧与众不同,说:“此小孩是辅佐君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荀彧被推举为孝廉,授予守宫令。初平二年,荀彧离开袁绍跟从太祖。太祖大喜说:“荀彧是我的张子房啊。”
太祖虽然在外征战,军国大事都与荀彧筹谋。当初,荀彧举荐谋士,推荐了戏志才。志才死后,又推荐郭嘉。太祖认为荀彧知人善任,所推荐的人都称职,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兵败逃亡。袁绍已经吞并黄河以北地区,天下都畏惧袁绍强大。太祖正在东担忧吕布,往南抵抗张绣,而张绣在宛城打败太祖大军。袁绍更加骄横,写信给太祖,其言辞怠慢无礼。太祖大怒,出入举止失于常态,大家都认为是被张绣打败的缘故。荀彧说:“曹公是聪明人,必是不会追查往事,可能是为其他事忧愁。”于是就去见太祖问之,太祖于是把袁绍书信给荀彧看,说:“如今我将要讨伐不义之师,而力量不敌,怎么办?”荀彧说:“现在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袁绍表面上看似宽容而内心妒忌,任用人才而怀疑其心,您明理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这是以度量取胜。袁绍优柔寡断,往往错失良机,您能决断大事,应变任何变化,这是以谋略取胜。袁绍统帅大军松弛不严,法令没有执行,土兵虽然众多,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定执行,士兵虽然少,却都争先拚命效力,这是以武力取胜。袁绍依靠祖上的资历,依靠仪表扮演聪明,沽名钓誉,所以那些能力差不懂装懂的人大多归依了袁绍,您以最仁义的态度对待人,推心置腹不讲虚情假意,以身作则谨慎俭朴,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所以天下忠勇正义的人都愿意为您真心效力,这是以仁德取胜。用此四种优势辅佐天子,匡扶正义征讨不义之师,谁敢不追随呢?袁绍的强大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大喜。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进爵封为魏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太祖特殊功勋,暗自咨询荀彧。荀彧认为太祖本是兴举义兵以匡扶朝政使国家得到安宁,秉承忠贞的心里,保持退让的真诚;君子用仁政爱人,不应该这样。太祖于是心中不太舒服。太祖大军至到了濡须,荀彧生病了,留在寿春,因忧郁而死,当时年龄有五十岁,追封谥号为敬侯。


相关阅读
1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3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6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

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