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严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严违错章灼。严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严曰:“自先帝崩后,严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严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严之短,莫若褒之。然谓严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乃废严为民,徙梓潼郡。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B. 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C. 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严之厚也/
D. 臣知严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严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任臣待严之厚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民族或中原以外各民族的称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句,“四夷”指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
B. 尚书令是古代官职名称,始于秦,最初为掌管文书奏章,在后来的不同朝代,其职权地位并不相同,明朝废除这一官职。
C. 将军是古代官名,战国时为武官名,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等,《张衡传》中有“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句。
D.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而且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死”亦有不同的讳称,天子、皇后之死称崩、甍、驾崩等,士人死称不禄,一般人死称涅槃、圆寂、仙逝,仙游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严归降先主,讨贼有功。他归降刘备后,被任命为副将军,盗贼马秦、高胜聚人马闹事,李严率本郡士兵五千人讨伐贼人,斩杀了贼首。
B. 李严辅佐后主,受到重用。他与诸葛亮一起接受先主遗诏辅佐刘禅,做了中都护,负责内外军事指挥,后又做前将军,深受信任和重用。
C. 李严履职不力,玩弄心计。他负责督办运输事务时,军粮中断,他假传圣旨,让诸葛亮退兵,亮退兵,他又说军粮充足,为何退兵,欲摆脱责任,嫁祸于人。
D. 李严因亮上表,被废为平民。诸葛亮拿出确凿证据揭发了李严的错误后,又上表后主,历数李严种种问题,陈述自己的一些做法,后主接受亮的建议,废李严为平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2)然谓严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严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
10. B 11. D 12. C
13. (1)李严飞速赶来救援,贼人全被打败逃走。加封辅汉将军,像以前一样兼任郡太守。(“驰往”“破走”“领”)
(2)然而原以为李严不过想求荣取利罢了,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颠倒是非。如果这种事情拖延下去,将导致祸端失败。 (“意” “乃尔” “稽留”)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的意思是:是想要趁出兵的机会,逼迫臣来得到他的私利。句中“欲因行之际”作状语,“逼”作谓语,“也”是句末语气词。该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中间不应停顿,这样就排除A 项、D项。“待严之厚也”的意思是:对李严太优厚了。故应在“特”之前停顿。排除C项。据此推断B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我知道李严鄙俗的心思,是想要趁出兵的机会,逼迫臣来得到他的私利,因此臣上表奏请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统帅主管江州,提高他的待遇,来求得解决一时之急。李严达到的时候,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他负责,群臣上下都责怪臣对李严太优厚了。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涅槃、圆寂”称佛教徒、道教徒之死,仙逝、仙游一般称受人尊敬的人的死。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假传圣旨”“嫁祸于人”与文意不符。所以选C项。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驰往”:“飞速前往”;“破走”:“被打败逃跑”;“领”:“兼任官职”。第二句关键点:“荣利”:“求荣取利”;“意”:“料到、想到”;“颠倒乃尔”:“如此颠倒是非”;“稽留”:“拖延”。
参考译文:
李严字正方,南阳郡人。年轻时任郡吏,以有才干著称。建安十八年,李严带领部众投降刘备,刘备任他为裨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马泰、高胜等盗贼在郪县起兵造反,纠聚起数万人的军队。打到了资中县,当时刘备正在汉中,李严没有另外增加兵力,只率郡中士兵五千人前去讨伐,平定了盗贼,斩杀了马泰、高胜,又越隽夷率(指越隽的少数民族首领)高定派遣军队包围了新道县,李严飞速赶来救援,贼人全被打败逃走。加封辅汉将军,像以前一样兼任郡太守。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受刘备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留在永安镇守。建兴四年,转任前将军。因为诸葛亮准备出兵汉中,李严应当处理后方事务,便转移屯兵驻到江州。李严给孟达写信说:“我与诸葛孔明一起受先帝委托,忧虑深而责任重,希望得到很好的同伴。”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处理公务就像流水那样顺畅,果断地决定取舍,没有滞留,这就是李正方的天生优点。”他就是这样地被人看重。建兴八年,李严迁为骠骑将军。因为曹魏大将曹真要三路进攻汉川,诸葛亮命令李严率二万人赴汉中。诸葛亮又上表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主持处理李严走后留下的公事。诸葛亮因为第二就要出兵,又任命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处理丞相府的事务。
建兴九春,诸葛亮屯军祁山,李严负责催促都督后方运输。到了夏末秋初的时候,正赶上大雨久下不停,后方的粮食运输供给不上,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把这个意思告诉诸葛亮,请他撤军。诸葛亮听从了李严的意见撤军。李严听说军队退了回来,却又装成一副吃惊的样子,说“军粮非常富足,为什么撤回来了”,想用这个办法开脱自己办事不力的罪责,显示是诸葛亮不进军的责任。又向后主上表,说“我军是假装撤退,想以此引诱敌人出来再战”。于是诸葛亮把李严前后亲笔写的书信全部拿出来,李严的过错就很明显了。李严理屈词穷,只好低头认错,担当罪责。于是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说:“自从先帝逝世,李严在任上治理自己的家产,喜欢使用小恩小惠,只求自身安全,沽名钓誉,不对国家的事担忧尽力。在我将要北伐曹魏的时候,想得到李严的兵力镇守汉中,李严想法设法推辞抵制,丝毫没有要出兵的意思,反而要求再给他五个郡让他当巴州刺史。去我准备西征,想让李严主持都督汉中的事务,李严称说司马懿等人设置官署征召官员。我知道李严鄙俗的心思,是想要趁出兵的机会,逼迫臣来得到他的私利,因此臣上表奏请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统帅主管江州,提高他的待遇,来求得解决一时之急。李严达到的时候,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他负责,群臣上下都责怪臣对李严太优厚了。只是由于国家大事尚未安定,汉朝面临倾覆危亡,批评指责李严的不足,不如褒奖勉励他。我只是以为李严的私念在于荣誉利益而已,没料到他竟会这样颠倒是非。”如果再让他继续留任,必然招致灾祸。”于是就废黜李严为平民。调到梓潼郡。
相关阅读
1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
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
2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3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4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5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6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