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大惊,传卓军至,人皆奔散。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敦大惧,遣卓兄子卬求和。时王师败绩,卓流涕谓卬曰:“每得朝廷人书,常以胡寇为先,不悟忽有萧墙之祸。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便危社稷。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径还襄阳,散兵使大佃,而不为备。襄阳太守周虑等密承敦意,知卓无备,乃袭害卓于寝。太宁中,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甘卓传》,有删改)
【注】①王敦:东晋权臣。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B.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C.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D.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秦时称郡守,汉景帝改名为太守,是郡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决颂、检奸等。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选拔官员的察举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年号是指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纪年,文中的“太宁”就是年号。
D.追赠是指在人死之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主要是物质追赠和表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卓多次荣立战功,获得晋升。他讨伐石冰,因战功赐爵都亭侯;他征讨周馥,攻打杜弢,屡经苦战,擒获很多,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不久又任湘州刺史。
B.甘卓关注秀才选任,积极筹备。他因边境敌寇还未平息、学校尚未重建,就举秀才一事上奏,得到批准后,他又精心查核,备齐礼仪举荐桂阳谷俭为秀才。
C.甘卓为政宽大仁惠,爱护百姓。他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时,免除营业税,市上明码标价;他将境内所有鱼池的税款用来接济贫民,西部地区称之为惠政。
D.甘卓决策犹豫不定,导致失败。王敦叛乱后,他在平叛斗争中,瞻前顾后,错误决策,命令军队返回襄阳,解散队伍去从事农耕,毫无戒备,被人暗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
(2)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
10.答案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年号是指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错,“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庙号。
12.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思路点拨 “得到批准后”错,文中有“朝议不许”,意为朝中议论后没有允许。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答案 (1)甘卓虽然心怀正义,但是决策犹豫不定,军队驻扎在猪口,几十天不前进。(关键词“计虑”“次”“累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我径直占领武昌,王敦被形势逼迫,一定会劫持天子而使天下人绝望。(关键词“适”“绝”及“敦势逼”被动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甘卓,字季思,丹杨人。吴平定后,甘卓退隐自守。在郡中被任命为功曹,任吴王常侍。讨伐石冰,因功赐爵都亭侯。元帝初渡长江,授甘卓前锋都督。其后征讨周馥,攻打杜弢,屡经苦战,擒获很多。因先后立下的战功,甘卓任豫章太守。不久又改任湘州刺史。中兴之初,因边境敌寇还未平息,学校尚未重建,特准许孝廉不进行策试,而秀才仍然策试。甘卓上疏认为:“策试当凭借功力,我认为举秀才应该与举孝廉同样处理,申请给予我们一段期限。”朝中议论后没有允许。甘卓于是精心查核,备齐礼仪举荐桂阳谷俭为秀才。甘卓不久改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甘卓为政宽大仁惠,善于安抚百姓,全部免除了营业税,市场上明码标价。该州境内所有鱼池,先前一律交税,甘卓不收取鱼池的赢利,都用来接济贫民,西部地区称之为惠政。王敦起兵,派人通 报甘卓。甘卓假装应许,内心却不与他合作。王敦登舟时,甘卓没有前往,派参军孙双到武昌去劝阻王敦。王敦听了孙双的话,非常吃惊地说:“难道疑虑我危害朝廷吗?我现在沿江而下仅是除灭奸凶而已。”孙双回来报告了甘卓,甘卓不能决断。当时王敦因甘卓迟迟未至,考虑到他可能会发生变化,就派参军乐道融苦苦邀约甘卓共同沿江而下。道融本来就想背叛王敦,趁机劝说甘卓袭击王敦。甘卓就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在各地公布檄文,陈说王敦暴虐的行径,率领各自的部队展开讨伐。武昌方面大惊,谣传甘卓军队已经赶到,都四下逃奔。甘卓虽然心怀正义,但是决策犹豫不定,军队驻扎在猪口,几十天不前进。王敦十分恐惧,派甘卓兄长之子甘印来谋求和解。当时朝廷军队大败。甘卓流着泪对甘印说:“每当得到朝廷派人送来的书信,我常认为胡寇是首恶,不料忽然祸起萧墙。再说如果圣上大吉,太子无恙,我居守在王敦的上游,他也未必胆敢立即危及国家。如果我径直占领武昌,王敦被形势逼迫,一定会劫持天子而使天下人绝望。不如返回襄阳,再考虑下一步行动。”于是马上命令回师,径自返回襄阳,把全部队伍解散了去从事农耕,而不设戒备。襄阳太守周虑等人秘密秉承王敦旨意,知道甘卓毫无戒备,便在卧室偷袭杀害了甘卓。太宁年间,追赠骠骑将军,谧号敬。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3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4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5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6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