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 傅咸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 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 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 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 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 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 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不去就职),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
(2)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甚惮之”的主语是“骏”,且“有诏下问”意思完整,排除AD;“不宜斥出正人”意思是说“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不宜”随前句意不通,排除B。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表述范围扩大,应是同辈人中岁数比自己大的男性。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曲解文意,原文是“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意思是“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以”介词,由于、因为;“主”动词,主持;“重”副词,反覆,一次又一次;“乃使于官舍设灵坐”是省略句。(2)中的“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干”动词,干涉;“分”名词,职分、本分。
参考译文:
傅咸字长虞,刚正简直有大节。咸宁初年,傅咸继承其父傅玄的爵位,拜为太子洗马,累迁为尚书右丞,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傅咸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三旬之后,改任为司徒左长史。太熙元年,晋武帝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杨骏辅佐朝政。当时司隶荀恺的堂兄死了,自己上表请求赴丧,诏书同意但还没下达,荀恺便拜访杨骏。傅咸因此上奏说:“死丧是令人哀戚的,兄弟之丧更令人伤怀,荀恺同堂去世,也才几天,天子怜悯,同意他临丧。诏书还没下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的恭敬,并无友爱兄弟的真情。应当从重贬黜,以崇尚风俗教化。”司马衷以为杨骏管理朝政,有诏下问,杨骏很害怕。傅咸又给杨骏写信,讽诛切直,杨骏稍稍收敛,逐渐产生不满,便想让傅咸出任京兆、弘农太守,杨骏的外甥李斌劝说杨骏,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才得以中止。过了不久,杨骏被诛,傅咸转任太子中庶子,升为御史中丞。傅咸再次任本郡中正,时值继母去世离职。不久起用为议郎,并兼任司隶校尉。傅咸前后推辞多次,都未获准。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公车不为他通报,催促他就职理事。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傅咸又上表说:“我既驽钝懦弱,不能担当重任。又加上哀丧,请假休息时日,陛下过分厚意,授予我难以胜任之职。我表白赤诚之心,冒死上报,既已违诏,最终不会改变。”当时朝廷政治宽松,豪强大族放纵恣事,交私友托人情,朝野混乱。傅咸上奏罢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当时的仆射王戎兼管吏部,傅咸上奏说:“王戎位在台辅,兼管选举,却没有使风俗淳朴,聚集功绩,致使人心倾侧不安,大开浮竞之风。中郎李重、李义也不加以匡正。我请求免除王戎等人的职务。”司马衷下诏说:“王戎的职责在于评议事理,是我所推崇委任的,禁止免职。”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司马衷也不同意。元康四年,傅咸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六岁,谥号为贞。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2 郭衍传原文_郭衍传翻译赏析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郭崇,以舍人之职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官至侍中。 郭衍少年时骁勇英武,善于骑马射箭。周武帝建德中,因军功累迁至仪同大将军。又跟从周武帝 【查看全文】
3 刘辟传原文_刘辟传翻译赏析刘辟字太初,选拔为进士宏词科,任韦皋府中幕僚,连续升官,任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韦皋死了,刘辟主持善后事务,暗示诸将向朝廷求取旄节。宪宗召他回朝任给事中,他不接受朝 【查看全文】
4 陈仲微传原文_陈仲微传翻译赏析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 【查看全文】
5 源雄传翻译赏析_源雄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亲 【查看全文】
6 檀道济阅读答案与翻译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