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当时文风的影响对你有哪些启发?

发布时间: 2021-07-22
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①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州,得唐韩愈遗稿,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河内郡县赖以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尝因水灾上疏言储嗣事,其后建立英宗,盖原于此。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然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为文丰约中度,其言折之于至理,天下翕然师尊之。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淟認:污浊,卑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B.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C.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D.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文中指旧例,与《六国论》中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含义相同。
B.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原有官职授予新的官职。文中指欧阳修被免去知制诰之职。
C.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则泛指科举制度。此处大致相当于明清会试。
D.赠,加死者,也叫追封,是封建王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论事直言敢谏。天子曾当面赐其五品服,奖其敢言。欧阳修借水灾之事进谏立太子之事,对天子决断有所影响。
B.欧阳修虑事周全长远。有人建议放弃麟州以节省运送军粮的费用,欧阳修指出麟州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策,保全了麟州。
C.欧阳修善于自我反思。被贬夷陵时,欧阳修取出自己评判过的案例翻阅,发现了很多乖误之处,从此遇事不敢疏忽不慎。
D.欧阳修持节始终不渝。欧阳修尽管多次被污蔑,被放逐,但是遇事仍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不改气节,坚守自持。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4.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当时文风的影响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简要说明。


10.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即连乞谢事”的主语是欧阳修,“帝辄优诏弗许”的主语是皇帝,两个句子要断开。可以排除AC;
“又以请止散青苗钱”是说“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止散青苗钱”是动宾结构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总是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等到他任职青州太守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被王安石诋毁,所以乞求退休的心情更加迫切”。
故选D。
11.B.“文中指欧阳修被免去知制诰之职”错误,从“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可知,文中应指欧阳修被授予知制诰之职。
12.C.“欧阳修取出自己评判过的案例翻阅”错误,从“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可知,欧阳修取出的是当地原有的案件,而非自己原先判过的。
13.(1)士大夫有请托他的,他总是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台谏的官员议论政事,他也必定以是非对错责问。
(2)况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几个国家消灭得几乎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和力量孤单危弱,打了败仗灭亡,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14.(1)要重视文气格调,不过分注重文采;
(2)文章要平实自然,不险怪奇涩;
(3)为文要繁简适度,注重使人折服的深刻道理。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干请,请托;面谕,当面说明;虽,即使;诘,责问。
第二句中,殆,几乎;智力,智慧和力量;孤危,孤单危弱;诚,确实,实在。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将近百年,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行文措辞刻意雕琢,追求对偶,以至于文风污浊不振,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欧阳修在随州游学,得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心生仰慕。于是极力探求其中的精义,以至于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欧阳修论事恳切直率,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皇帝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从哪里找来的?”欧阳修做同修起居注后,升任知制诰。按照旧例,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颁下诏令特意授予他。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议论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的费用。欧阳修说:“麟州是个天然险要之地,黄河以东的郡县依赖它得以安居。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到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运输的费用,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保存。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1057)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考场的文风,从此大为改变。欧阳修曾借发生水灾的事上疏谈立太子的事,后来封立英宗,大概就是源于此事。欧阳修平生与别人谈论事情,从来都是尽其所言,没有什么隐瞒。待到他执政时,士大夫有什么请求,他总是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台谏的官员议论政事,他也必定以是非对错责问,由此怨恨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已经多次被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总是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等到他任职青州太守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被王安石诋毁,所以乞求退休的心情更加迫切。然而欧阳修性格刚强,见义勇为,虽有弓弩陷阱在前,将一触即发,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时间的事,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不可胜数,于是他仰天长叹说:“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天下本来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欧阳修的文章,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常用深刻的道理使人折服,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 【查看全文】

2 《宋史·龚茂良传》阅读答案

龚茂良,字实之。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崇宁、政和以来,小人道 【查看全文】

3 《宋史·王益柔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用荫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转运使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 【查看全文】

4 姜才,濠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姜才列传》

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长亡归,隶淮南兵中,以善战名,然以来归人不得大官,为通州副都统。时淮多健将,然骁雄无逾才。才知兵,善骑射,抚士卒有恩。至临阵 【查看全文】

5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 【查看全文】

6 《宋史•汪藻传》阅读答案与翻译-结合文本,评价汪藻此人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郞。时王黼与藻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