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幼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幼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 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课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在诞/出知邵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 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种职务,“改” 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 唐文若进课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读: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 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 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递列奏上之,不报。
10. D;
11. C; “元嘉”是刘义隆在北伐时就已有的年号。
12. A; 唐文若在任洋州通判时,是为百姓力争不增加赋税,并非是争取免税。
13、(1) 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
(2)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
【附全文翻译】: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皇帝)下诏令让他赶赴行在所,高宗颁特旨让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乡县出产茶叶。使者韩球将要增加赋税来博取恩宠,种茶园户为逃避滥征赋税而辗转迁移,灾荒饥饿相逼,唐文若极力争论此事,赋税最后没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宁府。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极力向朝廷请求,免除两万一千顷地的田租,修筑长堤以阻拦水势,从此没有过水灾。秦桧死后,皇上向魏良臣访求蜀地的贤士,魏良臣以唐文若来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禄丞的之职征召他,改任为秘书郎,(唐文若)做《文思箴》进献。自从秦桧主张讲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讳谈论用兵,所以唐文若用这篇《文思箴》讽谏。迁为起居郎。将要任命他起草制书,当时有替宣和时执政官请求恩典的,被司谏凌哲弹劾,唐文若喜欢他的直率,作《禾黍诗》来赞美他。(但)侍御史周方崇认为这是在讥刺自己,于是弹劾唐文若狂妄放诞,之后(唐文若)被调出京城任邵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唐文若没有罪过,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担任饶州知州,兴建学宫。余干曾经有厉害的强盗,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亲兵抓来杀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阁,调任温州知州。三十一年,召还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边疆,唐文若请求觐见奏对,首先提出派大臣节制统率长江防务的建议。当时诸将北上出兵,每天都听得到捷报,朝廷上下都有骄傲的表现,只有唐文若很担忧此事,于是画图奏上南朝时的宋文帝元嘉时北伐的旧事。皇上对唐文若传谕说自己对于创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敌人情况变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答说:“希望陛下仔细审察天下大势,发扬长处而回避短处,不要重蹈前人的轨迹车辙,就太好了。”不久,各路部队退守,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金主亲自统率大军,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诏百官上朝商议,唐文若筹划了三种方案:一是请皇帝亲自征讨;二是请派大臣慰劳军队;三是请起用张浚。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唐文若旋即觐见,皇上问道:“如今计策怎样决定?你熟悉张浚吗?”唐文若说:“张浚坚守正道笃信儒学,天下人寄予期望,现已四十年,老天爷不让张浚死在岭海,正是为了今天。”皇上猛然省悟锐:“举荐张浚的人很多,不是你还不能启发这个道理(不是你还不能让我做出这个决定)。”
过了几天,皇帝延缓亲征的日期,起用张浚为平江府知府,因为皇上认为张浚虽然忠实,但,将士很多都不亲附于他。唐文若又进言说张浚本来就靠忠贞自持得到众人信任,不久改命张浚镇守建康府,将要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时,因为宫中有人阻止而作罢。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给事中,入值学士院,同各部门留守京都。车驾回朝,迁为中书舍人。孝宗继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当时因病请求补外,授任敷文阁待制,任汉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参赞军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左通奉大夫。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 【查看全文】
2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董遵诲传》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 【查看全文】
3 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查看全文】
4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郑戬传》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授太常寺奉礼郎。升直史馆,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 【查看全文】
5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阅读答案与翻译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