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司农丞、知宁国府。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 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所见浸异,以言去,主冲佑观。
起知鄂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召为屯田郎官,丁内艰。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
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 既而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
宝庆初,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真德秀闻之,纳交焉。
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忠恕自知不为时所容,力请外补,遂以直秘阁知赣州。抵郡才两月,言者指为朋比,落职,降两官,罢。绍定三年,复元官,进秩一等,提举冲佑观。卒。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
(《宋史·张忠恕传》)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见浸异,以言去 逐渐
B. 起知鄂州 重新任用
C. 视孝宗宜有加 看见
D. 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 问候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祖任,监楼店务”,即凭祖父恩荫而荫补官职。荫补制度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任官的待遇。
B. 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丁,当也,是遭逢意思。忧,居丧也。旧时,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居丧。
C. 九庙指古时帝王之家的礼庙。王莽之前,礼庙为七庙,分为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人们也习惯上用七庙、九庙代指社稷。
D. 朋比,即结成私党。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而结成。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2)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
9. 请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6. C 7. B
8. (1)常平使者准备平均分配接济(救济)而不鼓励 出售,张忠恕担心以后接济不上,于是核查户口、统计岁月,严格告诫各县晓谕大户人家献出所藏。
(2)应当访求 通晓事务的官员,不要寻求只能办事的官员;要寻求能为节义而死的官员,必定要寻求敢于冒犯龙颜进谏的官员。
9. (1)不畏权势;(2)高瞻远瞩;(3)恪守礼法;(4)赤胆忠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视孝宗宜有加”的意思是“(做的)与孝宗相比要更多”,所以“视”的意思是“与……相比”。故选C。
【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说法错误,丁内艰,即丁母忧。丁外艰,即丁父忧。故选
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欲”,准备;“均”,平均分配;“济”,接济(救济);“劝”,鼓励;“粜”,卖出,出售;“核”,核查;“计”,统计;“严戒”,严格告诫;“谕”,晓谕,告诉;“大家”,大户人家;“发盖藏”,献出所藏。(2)中“当”,应当;“求”,访求;“晓事之臣”,通晓事务的官员;“死”,为……而死;“伏节死义之臣”,为节义而死的官员;“犯颜”,冒犯龙颜;“谏”,进谏;“敢谏之臣”,敢于进谏的官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人物形象能力。文言文概括人物形象,和现代文一样,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根据第一段中“入府幕,时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概括出“不畏权势”;“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概括出“高瞻远瞩”;“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概括出“恪守礼法”;“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概括出“赤胆忠心”。还有答题时注意必须用四个词或成语来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
参考译文:
张忠恕,字行父,是右仆射张浚的孙子。凭祖父的功绩,担任主管楼店物的职务(负责官屋出租和修缮的事情)。到幕府工作,当时韩侂胄的权势正盛,韩侂胄曾经霸占民间已经订婚的女子,夫家上告,张忠恕报告府尹将女子归还给她的父母,府尹也无法阻挠。
升任司农丞、宁国府知府。夏季干旱,张忠恕向朝廷请求,获得赏赐十万七千多石米。常平使者准备平均分配接济(救济)而不鼓励 出售,张忠恕担心以后接济不上,于是核查户口、统计岁月,严格告诫各县晓谕大户人家献出所藏。意见逐渐产生分歧,因为有人进言离职,主管坤佑观。
被重新任用主管鄂州,改任湖北转运判官兼鄂州知州。被召入朝任屯田郎官,为母亲服丧。服丧期满,入朝任户部郎官。入官奏对,详尽论说边境事务,考虑得非常远。
理宗即位,张忠恕写信给塞弥违请求效法孝宗,服三年丧,并且说:“孝宗从继位开始,勤勉地尽孝子职责共二十七年,如今皇上从外邸入朝继任大统,没有亲自去做一天的定时问候,要想报答恩德,做的要比孝宗更多。”不久宰相率领百官请求皇太母共同听政,忠恕又给史弥远写信,说:“如今我们君主长大了,这也只是中策罢了。”皇上下诏命大臣们集体讨论宗庙制度,张忠恕说:“九庙并不古老。如果供上先帝,那么十世庙就从如今开始,在礼制上没有根据。”
宝庆初年,下诏访求率直言论,张忠恕上密封奏事,陈述了八件事。疏奏送入后,朝廷缙绅传诵。当初魏了翁曾经用“建立名节,无愧家声”勉励张忠恕。到这时感叹说:“张忠献后继有人了!”真德秀听说后,与他结交。
张忠恕又凭着轮流入殿面君指陈时政的机会,引用伯父张栻禀告孝宗的话说:“应当访求 通晓事务的官员,不要寻求只能办事的官员;要寻求能为节义而死的官员,必定要寻求敢于冒犯龙颜进谏的官员。”话语更加耿直恳切。张忠恕自知不被时世所容,极力请求补授外任,于是以直秘阁的身份任赣州知州。到郡中才两个月,被言官指责为结成私党。解除职务,降两级官阶,罢免。绍定三年,恢复原官,进一级官阶,提举冲佑观。去世。魏了翁曾经赞许忠恕“怀拳拳之心体念国家像张浚一样,解决复杂问题像他父亲张枃,收敛浮华接近朴实有志于义理之学,曾经受过伯父张栻的教诲”。
相关阅读
1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 【查看全文】
2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 【查看全文】
3 《宋史·辛弃疾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查看全文】
4 宋史•孙何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 【查看全文】
5 《宋史·刘甲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 【查看全文】
6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