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袁甫传》

发布时间: 2019-11-05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祠先儒陆九渊。岁大旱,疫疠大作,创药院疗之。前后持节江东五年,所活殆不可数计。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力主和议。甫奏曰:“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未几,擢嵩之刑部尚书,复奏疏云:“臣于嵩之本无仇怨,但国事所系,谊难缄默。”嵩之诰命,终不与书行。喜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嵩之移京湖沿江制置使、知鄂州川,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翼日,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知婺州,皆辞不拜。迁兵部侍郎,奏:“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乞秉一德,塞邪径。”迁吏部侍郎。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B. 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C. 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D. 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11.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进士第一: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即状元。元明清时,通过殿试者皆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土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B. 持节江东:在江东任职。汉代以后,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江东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C. 国子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最重要礼仪是祭祀,所以国子监主管被称为祭酒。
D. 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负责人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即使不被回复或被搁置仍屡次进谏。
B. 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调到江东常平时正逢大旱之年,他拿出府库的积蓄,及时向朝廷禀告,亲自巡查各地,多方解决民生疾苦。
C. 袁甫反对议和,立场坚定。当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接连上奏,反对任。用议和派,为此还主动辞职,并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
D. 袁甫深谙时弊,思虑深远。他提醒皇帝要有戒惧之心,边事弊病应重视整肃朝纲;边关不断告急,他呼吁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10. C    11. D    12. D 
13. (1)参考答案: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2)参考答案:道路上饥饿的人互相望着(接连不断),甚至有全家互相叠压死去的。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很远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情况)更加紧急。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袁甫禀奏说:“史嵩之轻佻不稳难以信任,去年他在淮西,他的船只从淮西到来,北方的军队(金军)跟着到来。现在又把湖南交给他,我担心他又要用耽误淮西的方式耽误湖南了。”这个奏章被留在宫中没有答复。作答时要从整体把握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考虑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如“曰”,意思是“说”,此处一般停顿;“嵩之”,人名;“淮西”“湖南”,地名;“北军”,军队名。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吏部掌管文官,兵部掌管武官。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他呼吁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对原文理解错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兴”,发动;“馈饷”,粮饷;“根本”,(国家)基础;“萧墙”,内部、内乱;“之”,结构助词,的。第二句得分点:“殣”,饥饿的人;“枕藉”,互相叠压;“而”,连词,表修饰;“去”,距离;“赊”,长、久、很远时间。

参考译文:
袁甫,字广微,嘉定(1208年~1224年,南宋皇帝宋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7年)七年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入朝奏对,论述说:“君临天下不能一日没有戒惧的心理。如今值得戒惧的是:端正贤良的人遭遇排斥,谄媚阿谀的人受任用,封闭了忠臣敢于进谏的门路,值得戒惧;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改任校书郎,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他说:“边防事务的弊端,不在朝廷外面而在朝廷内部。”袁甫被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恰逢旱灾,他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饥民给粟米,病人给药,又向朝廷报告说:“江东或者是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连着几个月下雨雪,道路上饥饿的百姓接连不断,以至有全家互相叠压着死去的。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更加危急。”袁甫巡行江东各地,访察百姓疾苦,推荐优秀官吏,弹劾邪恶贪贿的官吏,裁决积压的案件。到学校讲述解说,在贵溪的南面创办书院,为前代大儒陆九渊设立祠堂。那年大旱,疫病大量流行,袁甫设立医院治疗。前后在江东任职五年,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朝廷很担心边境事务,史嵩之任江西帅臣,极力主张议和。袁甫上奏说:“或许朝廷用人也太轻率了吧?ˆ奏折送入后,没有回复。袁甫于是请求归乡,没得到批准。不久,朝廷提拔史嵩之担任刑部尚书,袁甫再次呈上奏章说:“我和史嵩之原本没有仇怨,但关系到国家大事,我在道义上难以保持沉默。”史嵩之的任命,最终没能成文执行。嘉熙元年,迁任中书舍人。入朝觐见,皇帝询问边防事务,袁甫奏道“应当把长江上游的形势作为急事,议和恐怕会误事。”史嵩之调任京湖沿江制置使,管理鄂州,袁甫禀奏说:“史嵩之轻佻不稳难以信任,去年他在淮西,他的船只从淮西到来,北方的军队(金军)跟着到来。现在又把湖南交给他,我担心他又要用耽误淮西的方式耽误湖南了。”这个奏章被留在宫中没有答复。第二天,史嵩之代理吏部侍郎。袁甫八次告病辞官,皇帝赐给一个月假,于是袁甫回乡。侍从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他,不久袁甫被任命为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他一概推辞不接受。皇帝改派他为嘉兴知府、婺州知府,他也都推辞不接受。袁甫升任兵部侍郎,禀奏说:“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请求保持始终如一的法令,堵塞邪门歪道。”袁甫升任吏部侍郎。当时边报急的传车每天到来(当时边防急报每天都有),袁甫条陈十件事,十分详细明白。代理兵部尚书,暂时兼吏部尚书,去世,赠官通奉大夫,谥号正肃。


相关阅读
1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 【查看全文】

2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 【查看全文】

3 《宋史·辛弃疾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查看全文】

4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苏易简传》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 【查看全文】

5 《宋史·刘甲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 【查看全文】

6 宋史•孙何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