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 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 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
B. 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 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
D. 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
B. 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
C. 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
D. 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
(2)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
答
10. B 11. D 12. A
13. (1)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
(2)第二年,张邦昌超越臣子的本分自立为王,康王赶到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重兵”作后句的主语;“护饷道”的主语是“数千人”不要断开;“战败”的结果是“为敌所获”不要断开;“以出塞”是“迁武功大夫”的状语,不要断开。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不是所有的官服都配有鱼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青袍,无鱼袋。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皆因战功而升迁”不当,进攻契丹时“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后“以出塞迁武功大夫”,升职的原因是出塞有功而非作战立功。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谕:告诉;易:轻视;尔:你;伪遁:假装逃跑;明年:第二年;僭立:超越臣子的本分自立为王;如:到;以:率领。
参考译文:
王渊,字几道,是熙州人,擅长骑马射箭。应朝廷的招募,进攻西夏国,屡有战功,多次升迁任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几支羌族敌人入侵,王渊奋力反击,大败敌军,调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管临宗砦,触犯法律被免职。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伐方腊,让王渊担任先锋。敌人将要占据钱塘,气焰特别嚣张。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我率领强健有力的弓弩手埋伏在数百步以外,一定会获胜。”韩世忠按照他的话,敌人果然追击,埋伏的弓弩手突然发射,敌人应着弓弦声而倒下了,于是包围并平定了敌军。授予阁门宣赞舍人的职位,暂时代理京畿提举保甲兼暂代提点刑狱公事。
继续跟着刘延庆攻打契丹,重兵驻扎在卢沟以南,刘延庆派王渊等一千人保护粮道,战败被敌人抓获。不久逃跑回来,仍然凭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打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率领支援皇帝的救兵驻扎在雍丘,任命王渊为先锋,不久率领所管理的军队归顺康王府。第二年,张邦昌超越本分自立为王,康王到了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王渊到了都城,穿着朝服来见张邦昌,进来拜见说:“参见老宰相。”张邦昌才换了紫色的官袍请他到政事堂,王渊恸哭劝说。之后康王即皇帝位(南宋高宗赵构),命王渊为都统制,王渊跟从随侍着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当时成群的盗贼蜂拥而起,任命王渊为制置使平定杭州的乱贼,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一整年,盗贼几乎消灭干净了,迁任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打扬州,皇帝想要到镇江来援助江北,群臣也坚决请求(去镇江)。王渊单独说:“镇江只可以挡住一面,如果金人先占据姑苏,将怎么办呢?不如钱塘有大江的险要地势。”商议于是决定(去钱塘)。
在这之前,统制官苗傅自负世代为将,认为王渊是突然得到重用,十分不满怨恨;刘正彦曾招降了大盗丁进,也因为奖赏微薄而怨恨王渊。而内侍官康履独揽大权,等到王渊进入枢府,他们更加觉得不平。等王渊进入朝廷,埋伏兵力杀了他,一同杀了康履。王渊当时五十三岁。
当初,皇帝在南京听说王渊病了,派遣中使曾泽探望王渊。曾泽回来,说:“王渊连帷帐和床席子都没有。”皇帝把自己的紫茸席来赐给王渊。赠开封府仪同三司,让他的子孙八人做官。谥号“襄愍”,儿子承袭。
相关阅读
1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 【查看全文】
2 《宋史·刘甲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 【查看全文】
3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 【查看全文】
4 宋史•孙何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 【查看全文】
5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 【查看全文】
6 《宋史·辛弃疾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