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马知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B. 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C. 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D. 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是中国古代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 雍熙,是宋太宗的年号,意为和乐升平。中国古代帝王拥有一个或多个的年号。
C. 刺史,古代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印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 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知节治兵威严,执法从严。他任彭州监军,以威严治众,深得部下敬畏;坚决斩杀盗窃入城避难妇女首饰的土兵。
B. 马知节审时度势,善于谋划。他乘刘旰军队陷入疲敝之际,与之展开遭遇战,全歼敌人;任博州护军,未雨绸缪,及早备战。
C. 马知节以寡敌众,英勇顽强。他率领三百老弱之兵驻守彭州,抵御攻城的十万贼人,从早到晚奋力抗战,最终击溃敌军。
D. 马知节心存善念,仁爱吏民。他任秦州知州时,全部遣散被扣留的羌人人质;向朝廷奏请减免资源枯竭的银矿主吏的税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更民以为生事。
(2)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
答
10. D 11. A 12. C
13. (1)此前,马知节整修城池、整治武备,储存积蓄草料粮食,官员、百姓认为(这是)滋生事端。
(2)百姓是为躲避外患而来,反而遭受内贼之祸,这如果都可以宽恕,又拿什么来整肃部下呢?
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划线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知节说,兵少粮多,簸掉腐烂发红的陈米,还可得到十分之六七,知节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获得了五十万斛,分给各个军屯,于是消灭了河南的工役。根据句意和四字结构,“军少粟多”与“簸其红腐”应从中间断开,排除AC项;“五十万斛”修饰“粟”,做定语,所以从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中,“太宗,是中国古代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表述错误。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高祖”。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与前两者是父子关系。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C项,“他率领三百老弱之兵驻守彭州,抵御攻城的十万贼人,从早到晚奋力抗战,最终击溃敌军”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迟明,援兵至,复鼓噪入,贼遂溃去”可知,他是在援兵到了之后,在援兵的帮助下击退敌军的。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完、缮,整修、整治;刍粟,草料粮食;以为,认为;生事,滋生事端(2)罹,遭受;何以,拿什么;肃,整肃。
翻译
马知节字子元,幽州蓟人。自幼孤苦。太宗时,以荫补为供奉官,被赐给现在的名字。十八岁时,任彭州监兵,因严厉监视众兵,大家像敬畏老将那样敬畏他。他又监潭州兵,当时何承矩为守臣,很是以文雅整饬吏治,知节仰慕,因而改变平日的志向和行为开始读书。雍熙年间,护兵博州,契丹入侵边境,在君子馆击败宋朝军队。在此之前知节修治城池修补战具,储积粮草,官吏百姓以此为生计。不久契丹军队果然到来,因为宋朝有准备,避开而去。
移知定远军。当时议论调发河南十三州的百姓运输粮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刚好到定远军商议事情,知节说:“军少粟多,扬去腐烂的粟米,还可得到十分之六七。”樊知古同意了他的意见,果然获得粟米五十万斛,分发给各驻屯大军,于是省却了河南的工役。当时所部百姓入保躲避敌人,士兵有盗窃妇女首饰的,护军只是鞭笞遣走。知节说“:百姓躲避外患而来,反而遭受内寇之祸,这样可以宽恕,那么何以整肃下面呢?”马上命令处死。知深、庆二州,升任西京作坊使。
不久任梓州知州。李顺叛乱,诏令知节与王继恩共同讨伐。王继恩依仗权势按自己的意图放任行事,厌恶知节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彭州,交给他三百名瘦弱之兵,彭州旧有的士兵,全都召回成都。知节屡次请求增加兵员,没有得到同意。李顺以十多万人攻打彭州城,知节力战,从清晨到黄昏,士兵大多死亡,他感慨地叹息说:“死于贼人手里,不是勇士。”就横拿着长矛突围而出,将近天亮,援兵来到,又呐喊入城,贼人于是溃退离去。太宗听说后感叹地说“:贼众我寡,知节不容易抵挡。”授任益州钤辖,加封益、汉九州都巡检使,升内园使。恰逢韩景部将刘旰胁迫官兵作乱,接连攻占州县,人数超过二千。知节率领三百军队,追到蜀州,与之战斗,刘旰逃往邛州。知节说:“贼人攻破邛州,必定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休息后再战,官军虽然是贼人的两倍,追击它也劳累,不如趁其困敝加紧攻击,这样必然击破它。”于是出发。官军在方井镇停留,与刘旰遭遇,杀得贼人无人幸存。
咸平初年,掌领登州刺史,任秦州知州。秦州曾经以羌人酋长支属二十多人为人质,超过二十四年了。知节说:“羌人也是人,难道不想回家?”全部遣回。羌人感激,一直到最后,不再进犯边塞。当时秦州有银矿,年代久远矿物竭尽,但税额没有废除,负责的官吏破产,不足以偿还这笔税额。知节请求朝廷免除税额,三上奏章,才得到允许。升任西上门使,知益州兼本路转运使。自从乾德年以后,每年漕运蜀州物资,动辄超过万计。当时征籍富民来负责船运,因漕船沉没而破产的人很多。知节请求代督漕运以便察看实地而考核漕事,从此蜀人赖以免去祸患。
移知延州兼延驻泊部署。边敌将到,正好是元宵节,就命令张灯启关,接连几晚宴饮欢乐,敌人不能探知底细,就退去。恰逢镇州程德玄政事弛废,调知节代理他的职务。诏令调发澶、魏六州粮食输往定武,当时军队交战于边境上,知节说:“粮食到来,这是资助盗窃。”只令在船车所到地方收取,敌人无所得而逃走。
相关阅读
1 《宋史·刘甲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 【查看全文】
2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 【查看全文】
3 《宋史·辛弃疾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查看全文】
4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 【查看全文】
5 宋史•孙何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王禹偁尤雅重之,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 【查看全文】
6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