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翻译赏析_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

发布时间: 2017-09-04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惺松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
  远信不归空站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
  【前言】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女子对爱人思念过度时的情态及表现。上片写她的形貌,下片刻画她的心理。全词脉络分明,词旨幽怨凄苦,极缠绵婉约之致。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
  ①惺松:清醒之意。一说形容刚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⑶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绿倾蝉鬓,谓乌黑发亮的秀发覆盖下来。
  ⑷愁损:犹愁杀,过度之愁而令身体受损。
  ⑸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⑹伫望:久立而远望,这里指等候、盼望。
  ⑺幽期:指男女间之幽会。
  ⑻参差:依约、仿佛,意谓不甚分明。
  ⑼更兼:更加上。
  【翻译】
  刚刚睡醒,两眼尚惺忪,强支撑着瘦弱的身体起来整妆。乌黑发亮的秀发垂下像瀑布一般。昨夜一夜愁苦,这无尽的愁苦消瘦了单薄的身体。远方的消息许久没有传来过了,又是一场独倚高楼空伫望。怀想曾经的约会,恍若隔世,更兼心绪不宁,往事已经隐约不明。但如此心绪烦乱,还有什么事能让人来想。
  【赏析】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是以词人的妻子卢氏为原型创作的。词人回忆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想象妻子当时思念自己的苦况,动情之下,作下此词。
  这首词是为伤离之作,写一个身体娇弱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幽独孤凄的苦况。上片写她的形貌,下片写她的心理。“幽期细数却参差”,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描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迷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尽致淋漓。
  上片描写该女子闺房中的情景:午睡醒来,还是睡眼惺忪,身子困倦,勉强支撑;直到黄昏下帘之时,还不想梳洗,头发散乱;而到夜里,则由于愁闷烦忧,腰肢也瘦损了。时间分三段,从午后到黄昏到夜里。情态亦分三种:从“强自支”到“绿倾蝉鬓”到“愁损腰肢”。忧思之情,一层深于一层。
  下片说明原委。所以如此,是由于情人远信不来,空劳盼望,而以前约定相会之期,算来也不准时。忧能伤人,恐深闺弱质,勉强支持亦难。末句“耐”,犹言值得;谓更有何事值得人寻思呢?则由期望而渐趋于绝望。上片三句铺陈,下片“远信”二句作一小结。末句用反问的形式收束。脉络分明,词旨幽怨凄苦,极缠绵婉约之致。
  全词在场景和时间的交互表动中展示了以情为主体的心理状态。词中时间的转换,在“睡起”,“夜来”等词上可以得到体现。空间上场景设置的变化则更明显,首先是睡眼惺忪,是躺在床上,然后“绿倾蝉鬓”,坐在梳妆台整妆,接着“远信不归空伫望”是在高楼临窗处。这种安排有利于渲染时间的“长”和空间的“大”,在从侧面表现情感的“闲”和“空虚”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1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翻译赏析_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 【查看全文】

2 少年游阅读答案-纳兰性德,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纳兰性德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②,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注】①康 【查看全文】

3 古诗生查子·鞭影落春堤翻译赏析_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 【查看全文】

4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原文_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 【查看全文】

5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阅读答案与赏析-纳兰性德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 【查看全文】

6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翻译赏析_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