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翻译赏析_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原文_作者苏轼

发布时间: 2017-09-05

  《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前言】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六年为杭州广严寺住持禅师湛师和尚所作的组诗。这两首诗抒写诗人游宿山寺的日常生活情景。后一首写诗人夜宿寺院的心境。全诗承转清晰,相生相悖,从表面的羡佛中透露出痛苦矛盾而又迷茫无依的复杂心绪。
  【注释】
  ⑸宋何汶《竹庄诗话》题作《宿余杭山寺》。
  ⑹釭:灯,一作“缸”。
  ⑺白灰:灰烬。旋:立即。
  【翻译】
  报时的钟鼓自在那里击撞,闭门独卧对着将熄的灯光。白灰一拨又亮起通红之火,躺床上静听冷雨打着寒窗。
  【赏析】
  第二首,写诗人夜宿寺院的心境。起二句“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承接上首。寺僧暮鼓晨钟,参禅礼佛,而诗人对此是闭门不问,任他自起自息,只是对着渐渐暗淡的灯光,孤枕而眠。三四句“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细致地刻画了作者住宿山寺的情景。在这风雨之夜,山寺内残灯将灭,诗人亦将就寝。他刚拨开一层白色的烟灰,就发现里面还有一团通红的火焰,旋拨旋起。这既是写炉火,但又是写诗人心中难以熄灭的热情之火。虽然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苦恼,时而消沉,但他“奋厉有当世志”的意愿并没有消失。
  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使他久久不能入眠。那萧萧风雨打窗声,仿佛把他带进了熙宁变法的浪潮中。变法初期,时议纷争,他数次上书陈述政见,然而不为执政者所容忍。当他离京赴杭州时,他的表兄弟文同为之担忧,并作诗规劝说:“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然而“口快笔锐”的诗人是听不进去的。此时夜宿山寺,辗转不寐,又在吟诗了。诗篇以“卧听”句收结,与上篇首联的抒怀相呼应,余韵不尽,耐人咀嚼。
  这两首诗意脉连贯,充分反映了诗人“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力未免更留连”(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的情意。南宋何汶在《竹庄诗话》卷十七引《冷斋夜话》说:“山谷(黄庭坚)尝言天下清景,初不择贵贱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所设。……东坡《宿余杭山寺》诗云云。人以山谷之言为确论。”从诗中所写宁静、清淡的境界来看,作者不仅在于客观地再现山寺的清景,而且融情于景,通过清新脱俗的语言,抒写了主观情思,表现了超旷的襟怀,有一种隽永的意趣。在平淡的诗意中,包含了清新脱俗的隽永的意味。


相关阅读
1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原文_磻溪石·墨突不暇黔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查看全文】

2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_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原文_作者苏轼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查看全文】

3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原文_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 【查看全文】

4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_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原文_作者苏轼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查看全文】

5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翻译赏析_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作者苏轼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 【查看全文】

6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翻译赏析_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_作者苏轼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