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前言】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寄情于佛理之中的平静喜愉之情。
【注释】
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市。兰若:梵文英译阿兰若或阿练若的略称,意为寺庙。
②迷方:迷失方向,隐喻诗人仕途不达。
③在野:不居官,与“在朝”相对应。
④问法:探究佛法。
⑤劣:仅。
⑥筿:同“小”、“筱”,小竹子。
⑦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⑧尘念:尘世俗念。
⑨四禅: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佛家语。真如:佛法谓天地宇宙的真实本性,以别于常人眼中所见虚假不实的幻想。
⑩甘露:甘美雨露。惠风:和风。甘露惠风喻佛法滋润广被。
【鉴赏】
永远存在,不生差异,透过虚假,归于寂灭,这四禅的真如境界,让人迷途知返,尘念顿消。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和松柏之交的友人薛八,前往云门寺附近的符公上人处寻究佛法,沿途泉竹优美,景色幽绝,真使人体味到禅寂真趣,让诗人沉醉,不在想去效孔丘了。
佛家有三个禅的境界:四禅定、四念处和五神通,达到这三个境界后,人就可以得到彻底的适意和解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烦恼许多,人在失意的情绪中,用四禅定来调整心态,达到安宁舒适,平静喜愉,也是一种大的智慧。
相关阅读
1 清明即事阅读答案-孟浩然,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清明即事①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注]①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 【查看全文】
2 古诗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翻译赏析_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原文_作者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查看全文】
3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阅读答案-孟浩然,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 【查看全文】
4 《都下送辛大之鄂》《洛下送奚三还扬州》阅读答案-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 【查看全文】
5 早寒有怀阅读答案-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 【查看全文】
6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翻译赏析_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原文_作者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