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原文_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翻译赏析_作者王安石

  《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前言】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
  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创作了这首《春夜》。
  【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翻译】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赏析】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江上

《 江上 》 作者 :王安石 原文 :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注释 : 1、漾:吹过。 2、脱:脱下。 3、被:让。 4、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翻译 【查看全文】

2 孤桐·天质自森森翻译赏析_孤桐·天质自森森原文_作者王安石

《孤桐天质自森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翻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千秋岁引

《 千秋岁引 》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 【查看全文】

4 江宁夹口·锺山咫尺被云埋翻译赏析_江宁夹口·锺山咫尺被云埋原文_作者王安石

《江宁夹口锺山咫尺被云埋》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锺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前言】 《江宁夹口二首》是宋代文 【查看全文】

5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翻译赏析_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_作者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查看全文】

6 题西太一宫壁·三十年前此地翻译赏析_题西太一宫壁·三十年前此地原文_作者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三十年前此地》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前言】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是宋代文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