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3-07-06
【古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尝采药至衡山。   
9.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深山有人迹,异之。
10.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两文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愿望?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3年中考真题)

【答案】
8.整齐的样子;曾经
9.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②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10.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第一空,应注意“然”字,是表示……的样子。第二空,“尝”不是品尝的意思,是曾经。
故答案为: 整齐的样子;曾经
9.(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第一句的阡陌交通,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第二句的"异"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故答案为: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②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10.(3) 甲文南阳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即没有找到桃花源,其实就是在暗含读者,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指虚构的,它是人们理想生活的寄托,是人们的向往,进而通过此处揭示出文章主旨,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中 刘子骥 想重新去寻找,但却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这也是在暗示这样美好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故答案为: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阅读
1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阅读答案与翻译-郑燮《游江》

游江(节选) (郑燮)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 【查看全文】

2 【甲】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乙】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 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查看全文】

3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与解析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查看全文】

4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阅读答案与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益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查看全文】

5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阅读答案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查看全文】

6 郑和,云南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