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发布时间: 2022-11-16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
12. 下列对章句对“礼”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B. 孔子高度重视“礼”,同时也认为践行“礼”可能引起误解。
C. 作为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怎样对待礼仪制度和音乐呢?
D. 孔子认同的“礼”在于仪式的简朴,以及内心情感的悲伤。
13. 请结合上述章句内容,谈谈“仁”和“礼”的关系。

【答案】
12. D.“以及内心情感的悲伤”错误。结合“丧,与其易也,宁戚”可知,“宁可悲哀过度”是针对丧礼而言的。
13. “礼”的本质是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节仪式只是表现礼的一种形式,但践行“礼”的关键在内心。因为心存仁爱,所以在一般礼仪上会简约朴素,在丧礼上会由衷地悲伤。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因为心存仁爱,所以在一般礼仪上会简约朴素,在丧礼上会由衷地悲伤。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按照礼节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哩。”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孔子说:“一般礼仪,与其辅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过度。”



相关阅读
1 《逍遥游》中,为证明“小年不及大年”,举了小年的“____,____”作为例证。

(1)《逍遥游》中,为证明小年不及大年,举了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例证。 (2)《曹岁论战》中,曹刿观察后追击敌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的青 【查看全文】

2 韩愈《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表明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要将自己的潜

(1)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表明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要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 【查看全文】

3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阅读答案与翻译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 【查看全文】

4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 ( 【查看全文】

5 一旦严寒时节来临,其它花木都随之凋零衰败,只有松柏还能卓然挺立

(1)古人常以琵琶诉衷情。白居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声仿佛冰下泉水,声音凝滞而不畅达。 (2)《陋室铭》中形容陋室不陋,来访者高风亮节,借以显示作者身份高贵和性情 【查看全文】

6 《劝学》中通过“木”和“金”变化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这个句

(1)《劝学》中通过木和金变化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一统天下就用严酷刑罚来奴役百姓 【查看全文】